近日,央行的一份报告称经济、金融数据的变化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高位回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趋紧,土地交易市场量价齐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价拐点初现端倪。
毋庸置疑,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价下行趋势确实越来愈明显。根据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的一份数据表明,11月全国10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已环比下降0.28%——这是百城住宅均价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在这个100个被检测城市中,有57个城市房价环比下跌,有6个城市环比跌幅在1%以上。另外,住房的成交量也有大幅下降。
数据“喜人”,但这是否就意味着所谓的“拐点”已经来临?很显然答案是,还没有。
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是地方政府、银行、开发商、消费者等几股力量反复博弈的结果,其实质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之争。在这几方势力中,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利益集团的最大一方——房产市场价格上涨不仅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且有利于GDP的高速增长。房价下跌,对地方政府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因此,在临近年底的时候,成都、佛山等地相继出现了变相放松调控的政策。尽管在舆论压力下,这些地方最终放弃了执行,但却说明部分地方政府始终没有放弃与中央政策的博弈的念头,而现在的房价下跌,很可能是地方政府暂时性的让步。
作为中国房地产利益链中的另一相关方——银行所处的位置也是十分微妙的。银行是房地产市场发展中最主要的资金供给者。从买房者到开发商,再到地方政府,整个房地产市场产业链上的资金几乎都与银行有关。尽管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房价下跌50%,银行也没问题,但真实情况可能不容人这么乐观。据估计,银行涉房贷款总额保守估计也有20万亿!这么大的数据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个不小的风险,让银行业坐视楼价下跌似乎不太可能,之后会有什么“小动作”还不得而知。
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当他们感觉危机来临之时,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地方政府为了各自利益,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减轻房地产开发商的负担。同样的,也是由于利益驱使,已购买房屋的消费者在内心深处也不希望城市房地产价格下降,他们会采取“一些自救行动”,比如围攻售楼处等。
从这几股力量的目前表现来看,他们对于房价上涨的心理预期都并未消除——也就是说,中国的房地产调控远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放松调控,短时间内救了开发商,救了银行,但会损害国家信用,结果只能是进一步推高房价,将泡沫吹得更大。如此,不仅坚持两年的调控将前功尽弃,最终泡沫破灭,会更大程度破坏中国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的稳定。
必须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距离“成熟和完善的市场”概念还尚远,其中的影响因素,既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非理性开发、暴利和违规现象的存在,也有消费者的非理性判断。目前,房地产调控已经到了关键节点上,不能轻言房价的拐点,一旦误判楼市的发展方向,势必影响中国经济大局。
房价“拐点”,当慎言之。(郝金刚)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房价只涨不跌才会是大问题
对“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政策”的展望与期待
“房价降四成 银行倒不了”听起来很美
(责任编辑:王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