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经济眼 > 正文
中经搜索

“房价降四成 银行倒不了”听起来很美

2011年10月21日 13:47   来源:千龙网   北方
    10月19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CEO组织峰会上讲话时提到,最新的房贷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即使房价下跌40%,拨备覆盖率仍高于国际通行的110%标准,我国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据10月20日《京华时报》)

    笔者不是银行业内人士,更不是经济专家,但笔者相信刘明康主席“银行可承受房价降四成风险”的说法。事实上,别说是房价降四成,就是五成、六成,银行恐怕也是不会破产倒闭的。

    在全国范围内房价上涨形势趋缓,金融政策进一步紧缩的情况下,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表态,无疑让心存“住有所居”梦想的老百姓欢欣鼓舞。然而仔细思量,我们又不难发现,刘明康的话,完全是假设性的命题。“房价降四成”是假设,“银行可承受”也同样是假设。不可能出现的情况面前,银行根本就不用担心。

    首先是“房价降四成”完全就是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假设。四成是多少?相对来说,是接近一半,老百姓俗称“拦腰砍”。然而房地产毕竟不是萝卜青菜,不是服装鞋帽,老板要价500,你说230咋样?老百狠狠心,说:“250你拿走!”绝对值上而言,北京等地2万左右的房价降四成是8万,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想想几乎是天方夜谭。况且房地产绑架的并不单单是银行,还有地方政府,甚至绑架了整个儿社会经济。银行单方面的“我不怕”,并不能代表政府和经济形势的“我胆儿也很大”。

    其次是“银行业房地产风险总体可控”是个假设。风险可控与否,对于银行来说,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假设房价果真下降了四成或者更多,银行面临金融危机,面临破产倒闭,那么根据银行的一贯的做法,其会怎么做呢?

    其一,无非是风险转嫁。比如将现行5%左右的房贷利率提高到10%甚至更高。事实上,这种风险转嫁已经于近几日开始上演:据10月20日各媒体报道,目前继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之后,包括南昌、太原、重庆等多个二三线城市均上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

    其二,墙内损失墙外补,向民众直接伸手。比如提高各项服务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占银行收入的大头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很多于情、于理、于法均说不大通的收费,持续多年无法改观,新增收费项目也是年年花样翻新。一旦银行出现资金断裂、金融危机,保不住其不会用提高服务性收费而谋求脱险。

    其三,向国家伸手。一方面,银行大部分是国有,至少目前房贷业务大部分在国有银行;另一方面,资本挟持社会的现实里,国家也不可能放任银行倒掉。08年全国金融危机,华尔街地震,美国迅速出手救市。救市用的是国家财政,而国家财政又来自于社会和全体人民!这种情况会不会在中国重复很难说。有国家托底,银行自然“我怕什么”?

    老百姓期待房价有所下降,但并希望房价坐过山车般地一路下滑。房价总体平稳、收入增加可以承受是最起码的标准,这两点做好了,即便是房价略有上升,也不是不可以。

    “房价降四成,银行可承受”,看上去很美,我们也不妨美美地看上他一回,然后端好酱油,回家做饭!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延伸阅读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