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1-2012》。报告预测,2012年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全面调整,价格整体下滑,但2012年全年房地产价格回落25%以上的概率不大,房市不会出现硬着陆。(11月21日财新网)
上周五,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房价迎来拐点,最受关注的四个一线城市,在经过连续三个月的滞涨之后,也在十月份不约而同地迎来拐点,10月房价环比指数分别是北京 99.9,上海99.7,深圳99.9,广州 99.8。但据《广州日报》记者报道,各地地产状况不尽相同:北京市二手房价连续四个月回落,基本回到去年同期水平;降价潮来得最早的深圳成交均价同比跌幅创下年内新高;而广州的楼盘处于“温水煮青蛙”行情,报价平稳;上海楼市虽然降价区域扩大,但降幅并未加深。
对于目前中国多个城市出现的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的情况,素有“任大炮”之称的原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痛批,现在房市政策的不稳定,导致市场规则完全被破坏。
下一步房地产调控政策会如何走呢?任志强也表示“无从预期”,他强调不管什么政策,希望政府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
目前房价舆论大战正酣,与任志强“开炮”相呼应,有些著名重量级学者也在大呼政府不应该用“限购”等行政性手段,理由是“反市场”。
从房地产业界人物和“市场论”学者的言论来反观那份“人大版”的地产预期和楼控预测,是不是更能理清这场楼市调控博弈的各方棋路呢?我们是不是应该认同报告所指的预判——“明年3季度中央政府可能逐步放松“限贷”,然后放松“限购”,但房地产下行仍是调整的基本模式”?房价跌幅不超25%,是楼市调控的压力底线吗?中国楼市调控的下一步该怎么走呢?
11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11-2012”报告,其中“房价跌幅不超25%”的观点,基础理由是“地方财政和宏观经济难以容忍”。尽管报告建议,房地产调控依然是中国大陆“去泡沫”的核心,目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局部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阶段,“限购”和“限贷”为核心的房地产政策目前仍不能松动,但报告同时也认为,明年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价格跌幅不会超过25%,并预测出房地产调控调整路线图:地方政府明年第二季可能采取大量松动政策,中央政府于第三季度可能逐步松绑“限贷”,然后松绑“限购”。
可见,无论是房地产业内人士,还是一些学界人士,以及人大报告,其观点都可以归结于两个争议焦点,一是楼市调控能不能运用行政干预,是不是只能通过市场调节;二是“房价跌幅不超25%”是不是地方财政和宏观经济的容忍底线,它们之间有没有正相关,中央明确的房价“合理回归”概念尺度该如何划定,也就是说地产调控的政策预期是什么。
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为国民经济不陷于恶性通胀,今年政府花了相当大的气力在挤“泡沫”,一是抑制物价,另一个就是调控高房价。宏观上,货币政策采用了紧缩供应量和控制流动性的手段,存准金运用就是一个明例。在地产调控方面,有鉴于先期施放的“差别化利率”、“限贷”等市场调节手段收效不大,特别是无法对盘踞在房市上的投机行为给予精确的“釜底抽薪”般打击,政府只能推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非市场手段的限购政策。
从最新公布的数据来看,限购政策显示了它的威力,这种行政干预发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此才有前文所及的全国房价迎来拐点。
另一方面,楼市调控的政策预期是什么,房价“合理回归”的尺度该如何划定?
社会上有这样一种担忧:一年多以来的房地产调控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发商期冀“如何在与政策博弈的过程中争取市场机会”,地方政府在这场博弈中似乎“心不在焉”,一些知名人物在大喊“房地产是经济支柱”……如此这般,我们的楼市调控会不会“半途而废”?
正如财经评论员马光远等学者认为的那样,在楼市出现拐点的情况下,不必关注房价下调了多少百分点,政策何时放松,政府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借此“良机”,着力思考包括各级政府财政制度在内的房地产制度建设。唯有如此,才能走出楼市调控“一调就死,一松就乱”的调控怪圈,中国房地产市场才有健康发展的基石,管理部门不得不祭起的行政干预的法宝方有淡出的可能。因为,行政也永远只能是一个“救火队长”的角色。
再者,即使如报告所预测的明年调控政策有松绑的可能,那么中国楼市走向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影响如何,管理层也应该有应对的预判和预案。此外,事关民生,意在实现“居者有其屋”的保障房建设如何从政策、土地、资金以及分配等层面予以落实,也是各方关心的大事。
目前,房价指数出现了首跌,一线城市京沪穗深房价环比全面下降,降价城市总数也翻倍增加,开发商加快资金回笼有可能掀起新一轮的降价潮,地产调控的威力和功效刚刚显应,这个可喜的局面确实来之不易。但是,与普通居民心中的“合理房价”相比,房价的下降空间和广度仍然不够,干预市场的行政手段还未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破解,房地产市场制度性建设仍然任重道远,这都要求管理层在杂音泛起之刻,稳住阵脚,不可轻易放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必须遵从民意,与“民心”相比,挤“泡沫”时即使带来一些冲击,也不能动摇决心。房价,这匹已经脱缰的野马才稍剥“野性”,现在大谈特谈房控“双限”的缰绳怎么松绑,是不是太早了呢?(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称房地产调控可能松动是何用意
“限购令”不应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终结
在房价调控政策上少些“胡猜”
预判房价:越精准越不靠谱
房地产市场真正市场化了,行政调控自会消失
房价拐点日益临近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