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工业经济看厂房,服务经济看楼宇。作为一种新兴的都市特色经济,近几年来,楼宇经济受到了学术界和各地政府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楼宇经济就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服务业的崛起现身国际舞台。它在楼宇内产生、发展,并集聚、辐射相关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实力、财富集聚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楼宇经济”首先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随后向青岛、杭州、宁波、南京、厦门等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城市和成都、长沙、洛阳等内陆中心城市渗透,并逐步拓展到二三线城市的中心城区。
这样遍地开花的发展态势对于整个产业的勃兴来说,可谓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了楼宇经济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楼宇经济的发展,既包括楼宇的建设,也包括楼宇的运营,如楼宇物业的管理、楼宇业态的培育、楼宇资源的盘活等。换言之,楼宇能否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关键不在于建设而在于运营,在于服务。
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杭州市下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楼宇社区的概念。究其根本,就是要用服务社区的理念来服务楼宇,即通过构建楼宇社区综合党委、楼宇社区服务中心、楼宇社区促进会,将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和党群建设等内容送进楼宇,把“企业找服务”变成“政府送服务”。在这种服务的比拼中,楼宇也由“房东”正式变身为“服务商”。
然而,不得不看到,忧之喜所伴。同样是由于楼宇经济的遍地开花,也导致了行业内同质竞争的普遍存在。各同类型楼宇纷纷依靠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低廉的价格吸引企业,这对于整个楼宇经济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关于这一点,中国楼宇经济专家、楼宇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夏效鸿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产业本身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城市范围内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
以杭州为例,作为中国动漫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杭州与北京、上海、深圳、长沙等城市并驾齐驱。而就杭州下辖各区县而言,西湖区、滨江区同样可以平分秋色。这些集群的产生并不是基于产业的细分,而是以地域为模块。其形态必然导致楼宇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和优惠的政策吸纳优质企业,从而将整个楼宇经济业态拖入恶性竞争的泥沼。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的就是将产业细分。譬如说,同样是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细分为动漫、影视等多个子产业,甚至在子产业中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侧重点。只有产业细分了,市场才能细分,而与之相匹配的楼宇经济也才能摆脱同质竞争,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其次,需要一个全国范围内的产业规划,依据地方特色,加大特色经济的扶持力度。譬如说,在农业大省就可以考虑出台特别的优惠政策扶持现代农业。
夏效鸿认为,发展楼宇经济需要一盘棋的思路。当然,这盘棋过于巨大,无论是区县、城市甚至省份的政府都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部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韩叙)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