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胡星斗“消灭国企论”只能是自证荒唐

2011年10月21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看到中国经济网刊发了一篇反驳胡星斗“99%的国企都没有专利”这一观点的评论文章,很感兴趣,遂网上搜索了一下相关信息,发现胡先生的观点还真是“劲爆”,比如他的“消灭国企论”。

    的确,要想收集点儿有关国企的“黑材料”并不是件难事,毕竟这算不得稀缺资源。比如最近,国内油价下调不久,多地加油站便开始出现柴油限购惜售现象。有民营加油站老板向媒体反映,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巨头控制出货,导致不少民营加油站断油。对此,中石化销售公司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中石化完全可以保证自己旗下加油站柴油的零售供应,但作为企业,没有责任保证对民营加油站的供应。

    “油荒”再次来临,“两桶油”,特别是中石化人士的回应再次被舆论批评为“不负责任的言辞”。国企的垄断性弊端也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言论极富激情的学者往往在坊间更有市场,就比如胡星斗先生一言以蔽之的“国企真的该消亡了”。

    “没有国企,中国将更加美好。”可以看出,以“弱势群体经济学”的名义发表言论的胡星斗配合着民众在通胀压力下的情绪,渐渐地开始用更加激烈的言辞抨击国企,以便吸引更多的眼球。本质上说是件好事情。中国改革开放始于经济层面,三十多年后让更多的普通人随同国家经济发展进程学会用更加深层次的眼光看待经济层面的种种问题,运营理性展开讨论不失为另一种社会层面的进步。

    经济学是否有社会属性,甚至夸张点说是否有阶级属性,其命题的提出本身就不符合经济学本身的观点,事实证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的过程证明中国在强化政治概念时已经让经济学和经济本身遭受了本性的压制。回顾并不算长的中国改革开放史,阻力最大的不是什么入关贸总协定、入WTO谈判的艰难,也不是什么明确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而是来自中国内部认识统一的困难。

    无论站在哪个经济学流派和社会学流派的人士,没有人会否定由邓小平为首的一代领导集体开启的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历史意义。邓小平著名的言论中包括了“不争论姓资姓社”、“白猫黑猫论”等等遵从经济学本身规律而少讨论什么政治层面的主义。

    胡星斗先生之前发表过很多观点,其倡导的“打破二元户籍制度、劳动教养制度”既得民意又被政府所接受,渐进式的改变已经验证了胡先生的真知灼见与中国的发展是同步实现的。但在经济学的论域里,胡星斗先生莫名其妙地在近年开始了自定义式的“弱势群体经济学”的鼓吹,试问,如果有弱势群体的经济学,是否就存在了强势群体的经济学,是否就意味着有两个对立的经济学,是否胡先生试图证明经济学首先有政治学意义上的标签,然后才能去解决经济学层面的种种问题——别忘了,弱势群体是恒定存在的,谁来判断哪个群体该称为“弱势群体”,总不能说由胡星斗先生来判断吧。

    “消灭国企论”是胡星斗先生近年来最有标志性的言论,立论基础很简单,中国国企存在有太多弊端,所以,不应该让国企存在。如此绝对化的思维出自一个惯以理性思考、独立思想著称的学者之口令人匪夷所思。

    胡先生想“消灭”的是国企。国企在胡先生那里究竟是所有制的概念还是仅仅是企业性质的判断并不清晰,甚至连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就业的关系也没有给予太多解答,全然停留在国企存在所有的弊端抨击中。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对国企弊端的指责,恐怕就连在国企工作的、与国企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所有关系者——上至国资委,下至国企普通职工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事实上,国企存在的各种问题都是公开的秘密,就如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层面上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样需要解决。国企有问题、有弊端是否就要取消、消灭掉,如果一个经济学教授的回答是肯定的,那恐怕除了证明这个教授的观点太过荒唐之外就没有什么探讨的了。

    中国有国企,任何国家也都有国企,作为常识性的概念一个经济学教授没有理由不知道。胡先生在2009年发表的言论中称“美国几乎没有国企”,但同样是美国在2009年发布的数据称,“美国有40家国企”。必须承认,胡星斗先生的对经济层面的关注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作为研究者是难免的,但没有必要为了证明自己的情绪是有理由的而罔顾事实存在。

    国企的概念在经济学层面上已经不是什么学术讨论的难点,国际上公认的国企概念是指政府在某个企业控股51%以上即为国企。不知道胡先生是纠结于中国国企的股份制进程还是纠结于政府控股的企业过多地有垄断的事实而情绪化失调,但无论怎样,都应该成为“消灭国企”论域里的经济学话题。

    中国国企需要进一步改革的愿望不是简单的民间意愿,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管理层都有共识,都在渐进式的进行改革。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对国企采取的一刀切式的改革措施已经是前车之鉴了,与此同时,欧美反倒加强了对国家经济安全关切度极大的企业政府控股份额,在经济学已经完全不需要讨论的基础性理论层面的问题,胡星斗先生三番五次地拿出来说事儿总不免有开玩笑的嫌疑。(马骁)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胡星斗“99%的国企都没有专利”是断章取义

(责任编辑:王国信)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