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要以我为主

2011年10月09日 06:42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设计之都”称号后,创意界人士纷纷探讨应该如何建设 “设计之都”,在最近召开的上海设计推进会议上,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裁张桦就设计之都的城市建设和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提出三个建议:

  一、城市发展应更加注重城市独有特色的形成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张桦说,我们谈到文化,一般认为越是本土的,越是世界的。上海在打造世界性城市过程中,城市文化建设是核心之一,也是上海的历史传统。上海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要有本土文化的自尊、自信和自强的自觉意识。技术可以引进,文化需要培育和保护。我们不要再建不同规格的美国国会或白宫复制品,也不要炫耀 “纯英国风格”, “纯西班牙风格”。我们不要成片地拆除中心城区的既有建筑,代之为遍布世界毫无特色的国际风格的现代建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逐个消失,一去不复返,今后想要恢复,只是赝品而已,毫无原真性历史价值。其实,历史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城市文化的共同特色。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繁荣,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却是灾难。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我们既要有城市发展开拓的勇气,也要具有尊重建筑历史的胸怀。不要出现既创造历史又毁灭历史的憾事。历史名城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代人创造的,她是不同时代的市民共同智慧的结晶。城市文化首先是市民文化,要加强建筑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培养 “自尊、自信、自强和自觉”的文化意识。坚持 “以我为主”、重视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传承。加强建筑专业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学术研究,提高全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在全社会进一步培植建筑创意文化,提升创新意识,营造有利于创意发展的环境。

  二、发展创意设计业,更应注重民族品牌的培育和本土人才的培养。综观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创意之都,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拥有一批在国际创意设计业享有盛誉、处于创意产业链前端高端的本土企业,拥有国际公认的大师级人才。这些本土品牌和人才立足本土文化,紧扣创意产业发展脉搏,带动和引领本土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在全球范围辐射品牌影响力。创意型领军企业和人才的扶持和打造,在培训、认定、激励的同时,要注重项目实践的锻造和项目业绩的积累。建筑设计业是完全竞争行业,本土建筑创意企业经过20年来的历练,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流创意企业同台竞技的能力,在世博会建设中,世博文化中心、世博中心、沪上生态家、中国馆等项目均是本土企业在全球招标中脱颖而出的。建议国家投资的标志性建设项目首先考虑本土企业参与的公平待遇,给予本土企业更多的原创机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本土民族品牌和领军人才,尽快扩大品牌影响。

  三、改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营造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市场环境。作为一项传统新兴产业,我们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管理、产业政策和人才引进等诸多困难,例如,设计收费方式和机制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设计收费长期低水平徘徊,与房地价格形成鲜明反差,设计人才流向房地产业;设计资质项目繁多和双规制管理,增加了企业资质维护成本,妨碍人才流动;由于社会成本高、引进人才门槛高,造成人才引进难,留人压力大。同时,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关于促进上海市创意设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提升产业设计创新能力、加快培养引进高素质设计创新人才、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些措施的出台正当其时,将有力促进建筑创意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