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视角中的公共服务质量

2010年09月21日 09:37   来源:南方日报   朱迅垚

  近日,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结果首次发布。选取的城市是中国32个主要城市。

  如果说,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公共服务是一个重要指标,那么,象征着中国现代化方向的城市公共服务就代表着政府公共服务的最前沿水平。在这项调查中,无论从公众还是企业视角,长三角城市的公共服务评价和社会满意度都位于前列;珠三角城市虽然紧随其后,但无论广州还是深圳都处于不尴不尬的六七名。

  城市竞争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在全部6项排名中,苏州市都以巨大优势获得首肯。如果这一项调查有足够的权威性的话,那么,苏州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是得到普遍认可的,而这样的公共服务水平显然对苏州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近几年,苏州的城市竞争力有目共睹。

  我们可以将城市崛起的原因归结为“洼地效应”。所谓的洼地,是指城市在某一方面成为市场要素的最低点,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市场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一定会流向交易成本最低、服务质量最高、劳动力保障最优的地方。一旦某个城市具有了这样的洼地,就会吸引更多的市场要素,当更多的市场要素蜂拥而至时,城市的市场化程度会更高,又会形成更低的洼地,如此形成市场化的良性循环。这正是当初的深圳,之后的温州,现在的苏州成功的原因。

  在这样一份调查公布的时候,珠三角的城市尤其是广州、深圳应当有深刻的反思。一些当初的后发城市今天经济总量也许还赶不上广州、深圳,但是在公共服务质量上已经赶上或者超越。当一个城市形成洼地,一定会有更好的企业、更高级的人才愿意投奔。这就如同当年的深圳,全国多少才俊踌躇满志南下珠三角,就是因为这里是改革洼地,有着最好的企业环境、人才竞争环境和生活环境。但如今,反倒是不少优秀企业、优秀人才回流到长三角。无论政府多么不情愿,挽留人才、企业一定不是靠游说,也不是靠宣传,靠的就是一个城市能否坚持改革,坚持服务民众和企业,包括这个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当然,这个报告终究还是一个国内城市的横向评比,它缺乏与国外更先进城市的对比。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内城市即使是苏州这样的与国际优秀城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普遍更倾向于扩大行政权,该管的不管,不管的找各种理由管。不管怎样,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倾向于“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权力边界应当处于公共利益的临界点,这当然就不能只靠小打小闹式的制度修补,而应当寄希望于体制性的改革。

(责任编辑:胡可璐)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