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月饼“证券化”,治理要久久为功

2024-09-19 13: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中秋一过,月饼迅速降温。当人们在讨论“吃不完的月饼都去了哪里”时,变了味的“纸月饼”可能还在灰色交易市场中流通。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收购价格为券面标价的4折至7折不等。一些人从中赚取差价,上演着“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纸月饼”里装的什么馅儿

  推出月饼券,本是月饼厂商与消费者的双赢举措。厂商通过发券预先筹集部分款项,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透过月饼券的销售情况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销安排;消费者预购月饼券则能享受折扣。但由于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月饼”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皮儿厚馅儿薄”的情况。消费者花冤枉钱、权益严重受损,是月饼券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详细

  由于这样的交易没有实物、存在炒作性质,有人将其戏称为月饼“证券化”。经过“厂家——经销商——购买人——黄牛——厂家”这条交易链,看似月饼券回到了原点,各利益相关方却构成了一个“月饼券经济”的闭环。付出真金白银的一方最终买了单,或是通过送礼积攒了“人情”,而其他各方在转手后似乎都实现了“获利”。【详细

  月饼“证券化”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目前月饼“证券化”导致的一些乱象已经背离了设计初衷。由于“券”的规则由商家制定,消费者缺乏话语权,在利益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提货难、质次价高、售后服务差等都是常见问题,容易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纠纷。同时,少数商家针对“送礼市场”,提供商品券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造成了市场竞争失序,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详细

  从法律层面看,上述行为不仅涉嫌侵犯公平交易权,由于交易隐秘、变现便捷,还可能滋生隐性腐败,助长违规送礼之风;从市场层面看,若是听之任之,对用心做产品的厂家也不公平——如果只印不生产也能赚钱,甚至赚得更多更快,月饼本身的质量并不重要,难免会扰乱市场秩序,让月饼离“金融”更近,离“食品”更远。【详细

  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

  说起来,“纸月饼”“纸螃蟹”等“礼券经济”,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消费模式。在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现象的同时,职能部门也曾明确要求,经营者发行月饼券、月饼卡等提货卡券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家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该追责的追责,该警示的警示,要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详细

  职能部门应将发行商作为监管重点,对其商品券实施报备制度,严格审核把关,把住月饼“证券化”总闸门,引导发行商不断优化消费兑换机制;同时,加大执法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企业等消费主体也要形成正确理念,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飞翔d乐乐:这是把月饼变成金融产品了。

  @箫忆:大闸蟹券也存在类似情况。

  @动次打次就好好:“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活锦鲤:月饼“证券化”,是对传统节日的异化。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网友吐槽,“纸月饼”里的“陷阱”,比月饼里的馅儿还多。的确,月饼“证券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扭曲了传统节日文化。对此,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月饼多一些“文化味”,少一些“投机味”。今年的中秋节虽然过去了,但对月饼券及其他类似产品券乱象的治理还要持续下去,久久为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邓浩)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警惕月饼“证券化”,治理要久久为功

2024年09月19日 13: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中秋一过,月饼迅速降温。当人们在讨论“吃不完的月饼都去了哪里”时,变了味的“纸月饼”可能还在灰色交易市场中流通。网络平台上存在着大量月饼券回收的帖子,收购价格为券面标价的4折至7折不等。一些人从中赚取差价,上演着“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纸月饼”里装的什么馅儿

  推出月饼券,本是月饼厂商与消费者的双赢举措。厂商通过发券预先筹集部分款项,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透过月饼券的销售情况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销安排;消费者预购月饼券则能享受折扣。但由于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月饼”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皮儿厚馅儿薄”的情况。消费者花冤枉钱、权益严重受损,是月饼券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详细

  由于这样的交易没有实物、存在炒作性质,有人将其戏称为月饼“证券化”。经过“厂家——经销商——购买人——黄牛——厂家”这条交易链,看似月饼券回到了原点,各利益相关方却构成了一个“月饼券经济”的闭环。付出真金白银的一方最终买了单,或是通过送礼积攒了“人情”,而其他各方在转手后似乎都实现了“获利”。【详细

  月饼“证券化”扰乱市场秩序

  不过,目前月饼“证券化”导致的一些乱象已经背离了设计初衷。由于“券”的规则由商家制定,消费者缺乏话语权,在利益博弈中明显处于弱势,提货难、质次价高、售后服务差等都是常见问题,容易引发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纠纷。同时,少数商家针对“送礼市场”,提供商品券发行、销售、回收“一条龙”服务,造成了市场竞争失序,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风险。【详细

  从法律层面看,上述行为不仅涉嫌侵犯公平交易权,由于交易隐秘、变现便捷,还可能滋生隐性腐败,助长违规送礼之风;从市场层面看,若是听之任之,对用心做产品的厂家也不公平——如果只印不生产也能赚钱,甚至赚得更多更快,月饼本身的质量并不重要,难免会扰乱市场秩序,让月饼离“金融”更近,离“食品”更远。【详细

  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

  说起来,“纸月饼”“纸螃蟹”等“礼券经济”,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消费模式。在遏制过度包装、“天价”月饼等现象的同时,职能部门也曾明确要求,经营者发行月饼券、月饼卡等提货卡券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家不正当竞争、虚假宣传等行为,该追责的追责,该警示的警示,要让外部约束和行业自律双管齐下。【详细

  职能部门应将发行商作为监管重点,对其商品券实施报备制度,严格审核把关,把住月饼“证券化”总闸门,引导发行商不断优化消费兑换机制;同时,加大执法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监管威慑力。企业等消费主体也要形成正确理念,擦亮眼睛,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商品,按需购买,避免浪费。【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北京晚报)

  V视角:

  @飞翔d乐乐:这是把月饼变成金融产品了。

  @箫忆:大闸蟹券也存在类似情况。

  @动次打次就好好:“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活锦鲤:月饼“证券化”,是对传统节日的异化。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有网友吐槽,“纸月饼”里的“陷阱”,比月饼里的馅儿还多。的确,月饼“证券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利益,还扭曲了传统节日文化。对此,我们不能不提高警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让月饼多一些“文化味”,少一些“投机味”。今年的中秋节虽然过去了,但对月饼券及其他类似产品券乱象的治理还要持续下去,久久为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