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之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与其他大陆隔海相望,是地球上最偏远、最寒冷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且唯一一个无常驻居民、没有主权国家的大陆。这块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冰雪大陆,自被发现后就和地球最北端的北极一起,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光。
1989年2月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拉斯曼丘陵落成。这是中国在南极建成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与第一个站--长城站的建立,只相隔短短4年时间。
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极地考察总有一种质疑的声音,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南极?"到一个离北京将近18000公里的地方去考察,意义何在?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放到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对于极地考察的争议是有原因的,这和当时人们对极地的认识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南极的资源相当丰富,它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蕴藏丰富资源,并且没有被开发的净土。目前,在南极发现的矿产资源就有200多种,淡水量占全球的70%以上,那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铁山、煤田以及南大洋富饶的海洋生物资源。南极虽然资源丰富,但资源的所有者却是未知的。而根据《世界南极矿物资源管理条约》的规定,各国在南极可开发时能够享受资源的份额将由其对南极科考事业的贡献程度来决定。因此,高举科考大旗,在南极站住脚、扎下根是我们国家的必然选择。
南极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源头和驱动器。在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南极大气层中臭气空洞、南极冰下大湖的发现与研究所带来的科研成果,对预防全球生态破坏,保护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极地科学考察是一个国家综全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开展极地考察项目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反映了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的崭新面貌。中山站的建立,为我国今后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长城站在南极的顺利建立,标志着我国已经有了参与的能力。而1989年中山站的建成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事务上取得了主动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南极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是各国极地考察的重点。因此,在南极建立科考基地,对我国国民经济、科研事业、资源开发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关评论:
1978:思想的转变——谈《望乡》
1979:合资企业出现,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1980: 个体经济的萌芽,不平凡的创业路
1981:中央发行国库券 “借钱”也要搞建设
1982:重新认识对外经济关系,打开新局面
1983: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
1984:中国人用上了自己的卫星
1985:南极事务,中国有了发言和表决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