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培训”:一枚公章可以摇出多少钱财

2011年09月03日 08:51   来源:红网   朱永杰

    中雏奋飞(北京)教育咨询中心在缴纳了20万元入会费后,以理事成员单位的名义挂靠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旗下,摇身一变,就是官方的机构了。“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就是其杰作。该培训中心在广州、北京、上海等近百个城市,建立分站。每个分站都是其加盟商。该培训中心还利用颁发小记者证、举办各类小记者评选活动,进行商业牟利。(据9月2日《新京报》)

    不要小瞧这个“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它竟然是“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简称中爱联)”的直属单位,是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的权威性管理机构。目前在全国有300多个培训基地。这些地方小记者站的承办费用标准为:一类城市3万元;二类城市2万元;三类城市1万元。交了钱,就要“招生”。记者手里的《小记者招生工作基本方法》对招生成败做了细致说明,比如“办法”强调,决定小记者招生工作成败的几个关键人物,一为校长,二是主管教务的副校长,三是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四是班主任。这些人都要给好处才能解决掉。当然,地方站必须从每个学员处,要收取几百至上千的培训费;培训中心从每个小记者处,要收取100元左右注册费。

    大概就是这么个利益链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小记者就是虾米。不但拿到小记者证需要一笔钱,年审也要花钱,平常参加外出活动,更需要一笔钱。“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的创意很多。比如,每年要评选出10名十佳记者,100名优秀小记者,入选者将到北京,参加全国小记者代表大会。参会者每人收费1600元;每个站每达到20人,便人均返还400元组织费。比如,主办的“火炬引导我前进夏令营”和某国交流采访,前者,有数百名学生参加,收费约2000元/人;后者,有400名学生参加。每个创意都是一棵摇钱树,每年一摇,钱跟树叶一样就来了。

    不难看出,小记者所在学校是让学生成为虾米的关键所在。校长啊、副校长啊、大队辅导员啊、班主任啊,看到红头文件,再有利益相得,就会乖乖就范。反正学生多的是,愿意出血者多的是,操作好了,学生家长还得请客才会拿到“小记者证”呢!有的会弄事者,还会让这项工作进入教育局的考核,那就让学校更有积极性了。既然是摇钱树,就会“创意”无限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要不是前段“共和国脊梁奖”弄得沸沸扬扬,这个“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还会浮在水下出不来,明年会有“第五届小记者代表大会”盛装登场。“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主任丁廷臣并不避讳其培训是商业行为,至于挂靠中爱联,就为了生意好做。他信心十足,正组织材料,试图向民政部申请注册。目前的遭遇,只不过是被挂靠单位的风波,“刮蹭到了”。风波过后,会风平浪静的。
    
    还别不信,丁主任没准真是“爱拼才会赢”的好手。因为“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存在这么多年,有其生存的肥沃土壤。和这种“中心”类似,“国字牌”的各种中心都以善玩空手道著称,造个大公章,就会翻云弄雨,注册地在北京,在接连不断的“创意”中,各省都是摇钱树。只不过,从学校的孩子身上“摇钱”更容易更密集些罢了。
    
    “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也玩了个《中国小记者》报(专刊),是《包钢日报·校园周刊》改头换面而来。其实,这种改头换面的把戏,谁不知道?有的干脆到香港登记注册一个,又怎么样?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这个中心极具模仿能力,她知道挂靠的魅力,知道官方的威力,知道“记者”的引力——她的表演太具“中国特色”了!

    因此,包括“共和国脊梁奖”在内,和“全国小记者培训活动中心”一样都是一丘之貉,打着官办旗号,不择手段赚钱圈钱。它们仿佛是我们似曾相见的大巫的影子,一枚公章可以通吃许多资源,摇出吃不完用不尽钱财。模仿是它们的本能。否则,任何创意都是扯淡。由此,不能不深思和反思,造出一枚公章,怎么就会跟造出一棵摇钱树一样呢?

 

 

相关评论:“官方”外衣敛财的小记者培训贻害无穷

 

            借“小记者培训”骗财良心何在

 

            还有多少组织挂官方之名敛财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