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卫生部监督局网站对是否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的公告稿显示,自2011年12月1日起,禁止在面粉生产中使用过氧化苯甲酰和过氧化钙。情况说明称,为尽可能降低撤销过氧化苯甲酰对产业影响,将设置1年左右的政策调整实施时间。(12月16日《新京报》)
1986年,广东一些面粉企业率先从国外引进过氧化苯甲酰添加技术。我国规定每公斤面粉中最多添加0.06克过氧化苯甲酰,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24年来面粉增白剂都是合法的,并且使用面粉增白剂是否损害人体健康还在争论中,没有哪位专家证实这是有毒有害的东西。要是立即“禁白”肯定会影响面粉市场,现在CPI不断在涨,要是现存的添加了增白剂的面粉全都被销毁了,千家万户就更吃不起粮食了。因此设置1年的过渡期也无可厚非。
其实,使用面粉增白剂的成本很高,陕西宝鸡市的一面粉厂老总算了笔账:他们厂只按国家标准克数的1/3来添加,一袋25公斤的面粉就得添加0.045元的增白剂,按厂日处理800吨小麦来算,每天添加增白剂大约需要1440元,一个月就是4.3万元。要是不添加增白剂,面粉也卖得出,面粉企业节约了成本何乐而不为呢?问题是,市场更偏爱卖相好的面粉,添加了增白剂卖贵一些还能多盈利。
我倒是觉得,增白剂要不要禁,行政干预不如市场规律更有效。要是老百姓都不买含添加剂的面粉,厂商亏本甚至破产被淘汰了,自然会考虑变革,或革新技术,或根本什么都不添加。革新技术很可能添加其他让面粉变白的东西,这种添加剂难说比过氧化苯甲酰更可能有害健康,还可能成本更高,平添生活成本。要是市场有强大的需求,行政手段是禁止不了过氧化苯甲酰,反之,面粉增白剂的消亡还不用等一年时间。
前不久,我看到这样两条关于缅甸水果的新闻,11月12日《中国食品质量报》消息,缅甸蔬菜瓜果业协会称,日本正计划进口缅甸出产的未使用化学药物的新鲜水果及其制品。据了解,日本人最注重的就是食品安全和新鲜,以往日本主要从中国进口食品,日本人舍近求远看来也是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新华社消息是说,中缅双方达成协议,缅甸水果有望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方负责人倒没有要求蔬果的食品安全,反而直言不讳地要求缅方注重水果包装,水果包装得精致,出口量还将大幅提升。这可以类推中国商人对市场的评估,水果也好,面粉也罢,卖相好的将更受欢迎。
我倒是觉得,中国商人很可能不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一个虫眼都没有的果蔬,害虫不吃,消费者就敢吗?白得过分的面粉也未必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记者市场调查发现,九成市民愿意吃“自然黄”的馒头,太白的连馒头味都没有了。可以肯定的是,过氧化苯甲酰可以缓慢氧化面粉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等,使面粉由略带黄色变为白色,但面粉原有的麦香味也会丧失殆尽。要是人人都爱吃泛黄的有麦香味的面粉,还用得着卫生部来下禁令吗?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