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将与农民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一线做工或服务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等。(《重庆晚报》11月10日报道)
75万重庆大学生奔赴农村去!这项被誉为“再学工农兵”的政策,很自然让人联想起来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然,二者有着明显不同,当年是政治色彩很浓的政策,现在则是出于培养人才的角度让大学生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可以肯定地说,重庆提倡的“再学工农兵”,是为了让大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国情,接触社会,认识自己,有积极的一面。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很多人不知稼穑之艰难,不懂民生之艰辛,不晓群众之疾苦。通过下乡、学工、学军等社会实践,可以让他们不再排斥基层,有利于将来融入社会。
不过,在叫好的同时,这项政策的出台也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就是其可操作性如何,譬如75万大学生是在春种秋收时下乡呢,还是在平时下乡天天和老乡摆摆龙门阵,晒晒太阳等等。
另外,现在的大学已完全自费,也就是说学生的四年大学时光,是用学生(更多的是家长)的钱购买的,属于学生自己的。如今,这4年时间,有4个月被通过行政手段强征,这多少有些侵犯学生私人财产和时间的嫌疑。
学生需要社会实践,但实践不见得要在集中的时间内集体进行,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点滴积累。这样轰轰烈烈的“学习工农兵”的社会实践,很难保证不流于形式,变成走过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用行政手段来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毕竟有越权之嫌。大学到底该靠谁来培养学生?是教授还是政府?世界上很多名校,都是教授们决定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品格,教授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的水平,而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决定。而我国的大学教育行政化管理的色彩依旧浓烈,相关部门往往是大学教育的主导,想彻底去行政化的南方科技大学筹备多年仍未建立起来,足以说明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校训是“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愿学术自由之风劲吹”。理论联系实际和学术自由,孰是孰非?没有答案,但两所大学涌现出了多少杰出人才?
学生需要实践,但实践不是靠行政命令推行的,更要发掘学生本身的潜力。行政过多地干预教学,产生的只能是标准件,在带有命令性的“号召”下,参加一样社会实践的75万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履历,能有多少人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答案或许就在于此。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