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五平”之心黏合政声民意

2010年11月03日 15:33   来源:光明网   

  作为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总会留有政声,有什么样的政声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民意,政声和民意是一对双胞胎,古今中外留下了各种各样的政声和民意的评价,如何把握好这两点的平衡,阅罢10月27日署名易炼红的文章,感慨良多,文章作者以简练易懂的文字,把为官的五种心态总结得十分到位,给人深思和启迪。

  哲学家康德说过这样的事例,把一个人放在孤岛上他不会对花草虫木多加注意,唯有社会中的人不仅想到要做人,而且要做一个优秀的人。为官求政绩是自然的事,但是以什么态度干事、怎样干事、干什么事这一切就决定了他的政声,过去时代在岳阳楼上范仲淹说过“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一种谋取政声的态度,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乐,并把这种忧乐和自己联系,找准了自己的方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今天的人民干部本质上是为人民服务,是人民的公仆,古人尚且以人民的忧乐定位自己,今天的干部就更应该有更高的精确定位,易炼红在文中说“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权有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要回归百姓”,这既是客观事实,也是对干部的位置的清楚把握。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为官是有任期的,而你在官位上谋的事却是长远留下的,千秋功罪任评说这是由不得自己的。宋人林逋说过“天下公议,私不可夺;以私夺公者,人不服”,说的就是政去人身后的道理,不可不察也。

  为了不留下骂名,那么你的政绩,就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评判,这是历史的归属,任何围观者都不能避免的客观问题。古人说过“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这就是说我们的政绩是为最广大人民所谋,人们大众才会交口称赞,口口相传,遍布人心,比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怀念他,这就是最好的民意。

  所以领导干部就要有一付平常人所没有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对待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对待自己付出和回报,易炼红总结的领导干部“五平”(为人处世讲平等、谋事干事重平实、发展进步需平稳、名利得失要平衡、精神境界求平和)之心,确实是我们要时刻修炼的境界。具备了这种基本的素养,就会辩证地看待政声合民意的关联,就会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心中有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不至于迷失心性,失足至恨。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