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救死扶伤变成见死不救

2010年10月12日 14:39   来源:光明网   张开埠

  农民工唐泽志的妻子在安徽含山县平安医院实施剖腹产时大出血,院方宣布其死亡一小时后,妻子“复生”呼救,丈夫四处磕头下跪哀求院方救人,但医生纷纷躲避,最终导致唐妻死亡。日前唐泽志已获得31万元赔偿。(《工人日报》10月11日)

  在医患矛盾尖锐的今天,此类医生见死不救的新闻早已不再新鲜,但与以往此类事件不同的是,酿成本次悲剧的直接原因不再是法理与伦理的悖论,而类似于一场赤裸裸的“谋杀”。在医治过程中,患者家属提出了转院治疗、紧急救助等要求,也发出了血型不同为何能采用、未经家属同意怎能擅自切除患者子宫、传说中的专家为何迟迟不见踪影、为何入院10分钟即可手术等质疑,但这些始终动摇不了院方“雷厉风行”的医治态度。

  事后,死者家属得到31万元赔偿,但并未见院方负责人受到任何处罚。将此次医疗事故上升到“故意杀人”的层次,虽缺少法理依据及相关证明,但根据事件对医疗机构的恶劣影响及造成的严重后果而言,这丝毫不为过。31万元赔偿更像是“以钱偿命”这场医患纠纷中的一笔“封口费”,只会使生命变得很轻很轻,而无法真正意义上“威慑”医德缺失的医务工作者。

  当救死扶伤变成见死不救,归咎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已无法“聊以自慰”,直接说医疗体制不健全才是“元凶”也无法敷衍民心,因为医疗事故直接关系到人命。医生的精湛职业技术和敬畏生命的职业责任,是一个合格医务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然而更多时候对外宣传的大都是医术,而非医德。 浮躁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重表象,轻实质”,如果说医疗广告欺诈暴露了商家的黑暗心肠,那么轻信虚假广告就证明了民众的无知。要避免此类悲剧重演,光重申健全医疗体制是不够,对院方和患者都应该采取相应惩戒及教育措施。为什么医院敢大肆宣扬虚假信息?为什么患者会“轻而易举”地上当受骗?这些都是相关部门需要反思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