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唐骏就方舟子指其学历造假、专利造假作出回应,结果却适得其反,反而让人们逐步厘清了真相:唐骏确实没有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唐骏在日本攻博五年未果,转而获得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而这所大学却是人们常说的“野鸡大学”,按照方舟子的说法,这所大学的博士学位2595美元一个。
此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围城》里的方鸿渐。方鸿渐获得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唐骏获得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在这方面两人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方鸿渐自知此事不光彩,回国后对此闭口不谈,更没有凭借“野文凭”谋取什么职位;而唐骏却不仅以此作为职场成功的阶梯,甚至作为指导青年人的“人生教材”,这就相当于二次造假,让人难以谅解。
更难以理解的是唐骏对此的态度。先是不予回应,后是通过助手发表“纯属空穴来风”的声明,最后的“亲自”回应也令人失望:将书中提及的获得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归咎于“编辑错误”;反过来指责方舟子“很无聊”,怀疑其动机;承诺后又拒绝记者查看证书……难以自圆其说仍要强说,这不是诚恳面对批评的态度。
唐骏不是普通人,他是公众人物,是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还是青年人的偶像,因此人们有必要搞清他究竟有没有造假。
学历造假是丑闻,令人吃惊的是,声称支持唐骏的人却有很多,其逻辑是:唐骏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说明他很有能力,说明学历并不重要,因而其学历是否造假也不重要。谁也没有否认唐骏的成功,但是,成功是一回事,学历造假是另一回事,一个事关能力,一个事关道德,两者不能混为一谈。道德瑕疵不能掩盖一个人的成功,同样,一个人的成功和能力也无法掩盖道德瑕疵,莫非成功人士就可以说假话、歪曲事实?难道成功可以成为道德的遮羞布?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这个商业时代,将成功作为道德的遮羞布,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比如前几年郭敬明爆出抄袭事件,最后不了了之,还加入了中国作协,无非是因为他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如果成功可以成为道德的遮羞布,人们就会为成功而不择手段,整个社会的道德必然步步沦陷。
还有人说,那么多教授论文造假,那么多科技工作者专利造假,何必揪着唐骏不放?造假者被当成“倒霉蛋”,这是一种悲凉的社会现实。但是,如果每一个造假者都因“造假无处不在”而获得同情,造假之风如何遏制?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