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社会里,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相信那些没有事实根据的东西。简而言之,那些口说无凭、捏造事实等虚假内容和事实终究会沦落在真相面前。可是,在这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人都有权利去相信他所认为可信的东西。即使这些东西在别人眼里是虚假的,是伪造的。当然,在生活中,你也可以不相信你身边他(她)说的话;你可以怀疑那些对你不够忠诚的人,你也可以质疑那些夸大其词的炒作和广告。但是,长期的信念告诉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媒体对新闻报道真实性。
近日,又一起“造假门”在全国各大媒体引起轩然大波,沉默已久的涉事者似乎再也无法忍受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出人意料的是,从整个事态的进展来看,“造假门”似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作为读者而言,每个人似乎都在真假命题中被愚弄着。
7月1日晚,科普作家方舟子连续在网上微博中指称“打工皇帝”唐骏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等问题上造假。方舟子在接受凤凰网连线时表示:去年,是在我看了唐骏写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之后。唐骏在那本书中说,1994年他到微软工作时才第一次使用电子邮件,因此感到十分地新鲜。我就开始质疑:我当时作为生物化学系的学生,在1992年的时候就已开始使用电子邮件,他作为“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生”居然没有用过电子邮件?这太稀奇了。甚至,在该校的校友名单中查无此人;在相关数据库中也找不到其博士毕业论文。(7月5日凤凰网专稿)
7月6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1时14分报道,唐骏接受中国之声记者冯雅独家专访,正式回应“造假门”事件时表示: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包括我的书上,我的书的首页介绍的时候,从来没有说我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拿到过博士,但是确实我在加州理工大学曾经有过一段研究的经验;但是我确实是拿到了博士,虽然不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并指出:方舟子本人没有在任何场合读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本书,所以他在指责当中提出书中怎么描述都是空穴来头,都是捏造的,对这个我完全不能接受。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愿意出来公开回应他的最重要的理由。
7月6日19时55分经济观察网报道,7月6日,唐骏出面回应称自己取得的是Pacificwestern大学(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学位,并非外界理解的加州理工大学。但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电子版原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这趟环美长途旅行花了我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确定在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继续我的博士后研究。”“凭借语音识别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我最后还是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7月7日《南方都市报》报道,昨天晚上,方舟子在微博上贴出网友提供的照片,“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2008年12月第一版第70页自称加州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 唐骏在回应质疑时称这段话只出现在书的电子版,他只承认纸质。方舟子在微博中认为,“网友已上传照片显示该书最早版本的确有那段话,可能是在去年我们质疑其学历之后该书重印时删了那段话”。
事实胜于雄辩。然而,当诸多媒体对事件不同的报道,各方声音如此扑朔迷离,倒像是在打一场游击战。但是,不管唐骏学术有没有造假,即使《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电子版原文中,所描述的内容与唐骏的回应有所出入,可仍然无法判断“造假门”的真实性。错综复杂的事件背后究竟还有多少瓜葛,我们不得而知。因此,笔者对于唐骏的学术造假问题,在没有事实真相面前,暂时无需侃谈关于事件本质的任何看法和观点。但必须指出,部分媒体在此事件的报道中有些过于盲目和急躁。
作为新闻媒介,仅此凭借几条微博,在没有任何双方求证和真相调查面前就开始蜂拥报道。即使某某专家,某某学者在微博上无意或有意说了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理由相信眼前的那些证据就是事实的真相。因为是专家名人吗?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在急躁中盲目报道那些连自己也无法判断真伪的新闻,最终造成了整个事件如眼前真假难辨。
鲁迅先生《故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蜂拥的信息时代,我想这句话,足以让每个人清醒。尤其是作为客观、公正的新闻媒介。不管唐骏的有没有造假,诸多媒体仅此依据方舟子几条微博在没有任何求证的情况下蜂拥报道,甚至有很多媒体在没有真相面前,发表大量关于唐骏“造假门”本质上的新闻观点和看法。我想,这样的做法不得不让我们对整个报道事实依据的客观程度表示怀疑。倘使唐骏根本没有造假,但说的人多了,也就形成了人们印象中的又一位“造假博士”。
当然,这样的判断在目前来看,或许忽略了真相的存在。可是,在事件真相与新闻报道产生分歧甚至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之时,作为普通信息受众群体而言,即使求得了事实真相,一片舆论哗然过后,仍然无法弥补内心深处对新闻报道可靠性的判断。当然,不管是谁在撒谎,在真相大白之后,他的道德诚信必然受到谴责。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