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谁能体会那肥胖的父爱背影

2010年07月04日 07:13   来源:西安晚报   李晓亮

  前段时间,“鲁提辖”刚惹了祸: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在博客里表示,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应删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因为该文核心是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少儿不宜。近日,“朱自清的父亲”又引来话题——北外副教授丁启阵建议中学课本删去朱自清的《背影》,理由是《背影》的感动是“不健康的”,是不理性和实用主义的表现。

  若说侯教授嫌鲁提辖太暴力,还只是哗众的话,那么丁教授说朱自清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去买橘子,这种“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给读者带来的感动是不理性不健康的,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

  为人子者,恐怕不会不知道一个父亲,跳下月台横穿铁道翻栅栏去给临行的儿子买橘子的重点不在于“违反交通规则”,而是那种儿时觉得不堪其烦,长大后却为之魂牵梦绕的父亲最质朴的爱。而为人父者——自然更是不会不知这一点。所以,我不知道丁启阵教授建议删去《背影》的初衷究竟何在。

  若说朱自清的散文水平不高,此文文学价值不大,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但是若说这篇文章带来的感动是不健康不理性的,我确实百思不解,很难苟同。说实话,中学学这篇课文时,我确实对此文没什么太深的感触,只记得当时考试重点是在该文中的一系列动词上。那时只顾考分,没来得及回味其中韵味——就像他的《荷塘月色》一样,我现在唯一的记忆,也只是要求背诵的段落首句“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可是,就在看到这则新闻时,我搜出《背影》原文,大致看了一遍,我马上就深深地被此文白描式的送别场景所感染。这话一点不夸张。或许是因为岁数日渐大了,或许是因为和作者一样离家在外,境遇相似,父母也日渐年迈。或许根本不是这些原因,只是因为那些文字描述的场景,传达出的感情,是人类共通的东西。

  回想起来,我离家入川求学,刚好和朱自清文中提到的北上返京的岁数相近。父亲不光送我到车站,而且直接和我一起挤青岛至成都的18个小时的火车到绵阳。父亲的年纪或许比朱自清父亲还要大很多,车上的情节我不愿回忆,因为那比重读朱自清的《背影》还令人心痛。

  和文中“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臃肿蹒跚的背影之于朱自清一样,父亲佝偻的身影,也深深刻在我脑中,他就是属于我的《背影》。同样,朱自清写《背影》也只是书写属于自己的记忆。那个肥胖的“父爱背影”只属于朱自清,后来此文能入教材“感动中国”,自然都是他始料未及的。(作者系媒体从业者)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