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状元标价是教育的悲哀

2010年06月23日 13:15   来源:荆楚网   施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今年以12万元高额奖学金“悬赏”总分状元,且四年学费全免。这是目前广东省内高校开出的状元最高价,也刷新了广外及南方医大、华南农大三所高校保持的10万元最高纪录。(见6月21日《南方都市报》)

    每年高考过后,考生们还没有喘过气来,各大高校便又开始了激烈的人才争夺大战,个个都想抱得状元归。无论总分状元还是单科状元,都成为高校竞相争抢的对象。

    要抢状元,当然得使用足够吸引状元的方法。在这个物质的时代,金钱无疑是最直观的方式,因此便出现了《南方都市报》所报道的广外以12万高额奖学金“悬赏”总分状元的新闻。

    对大多数刚从高中校园出来的学生乃至是他们的家庭来说,12万元都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吸引力不言而喻。

    那么,这种手段的效果如何呢?

    据南都报道,历年以来,虽然几大高校齐齐发力,以优厚奖励“悬赏”各路状元,但却大多愿望落空。状元们不是奔北大、清华等名校,就是去了奖学金更为丰厚的港校。

    摆在状元面前的重金,只是眼前利益,他们更看重的是将来的发展,因此他们宁愿放弃垂手可得的高额奖金,而去实力更强和名声更响的名校。

    另外,凡是用金钱来量化的标准,都可以很容易地被超越,如港校提供比内地更优的奖励措施,那么这些开出高价“赏单”的内地高校同样没有抢得状元的优势。

    依笔者看来,高校高价抢状元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高校把高考状元等同于人才。高考得了状元,只能说明他是应试教育的暂时成功者,并不能代表他今后的发展,更不能与人才划上等号。有很多高考状元,最后都被开始很一般的同学超越,而没有取得人们预想中的成就。

    二是高估了使用金钱作为手段的作用。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额的奖学金当然很重要也很有诱惑力,但很多人更看重是长远的发展。状元之所以选择清华、北大等名校,是因为学校的实力吸引了他们。因此,高校应努力提高自身实力,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才是吸引状元的关键。

    利用金钱做工具来“悬赏”状元,只能让社会风气越来越世俗化。把状元当成“商品”进行明码标价,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