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广东出台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指导意见。原则上农民工积满60分便可申请入户,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6月8日《广州日报》)
不否认,以积分制来圆农民工城镇户籍梦,出发点良好;但以这样一种方式来操作农村户籍与城镇户籍的“对接”,却未必是一种合理科学的方式。
所谓的积分制,看似公平公正,但实际上最终在一轮轮户籍竞争和博弈中,最终胜出的一定是农民工中的极少数人和“高端人才”。
广大农民工群体中,有着大专以上高学历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凭的人却为数甚多,以文凭换积分的杠杠下,低学历者将“一分不得”;以职业资格如初级、中级职称等标准换分,也不靠谱,农民工就业岗位流动性极大,谁给他们评职称?恐怕一辈子也未必熬到一个中级。这样的积分设计也几乎是摆设。通过献血以获得积分,这样的积分是不是有些不人道?此外,广大农民工根本就是勉强温饱,让他们通过捐款等公益性福利事业换积分,又有多少可行性?
可以肯定的是,想获得60分的入城镇户籍门槛,对于部分农民工是不现实的。这样的积分换户籍设计,最终的结果正像笔者猜测的那样,只会是极少数所谓的“农民工精英”们才能迈进城镇户籍大门——况且,60分也仅仅是一个可申请,最终能不能申请到城镇户籍也不好说。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广东户籍改革采取积分制的积极意义。但必须认识到,广东所推行的积分换户籍的改革,仅仅是一次“不全面”的改革,其真正适用的对象只会是“极少数人”而不是“普惠的”。所以,积分制看似提供给了最广大农民工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实际上最终“跃上龙门”的只是极少数“鲤鱼”。最终,留给大多数普通农民工的,也不过是一锅“闻起来很香”但吃起来却“硌牙”的“夹生饭”。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