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仍不失为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途径。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石,值得每一位公民去捍卫。
每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迫近,学生、家长、各级政府甚至整个社会已经绷紧了神经,严阵以待,迎接这场全国最大型考试的来临。然而,在这紧张气氛之后可能潜藏着让人不愉快的因素,就是几乎每年都会爆出的高考丑闻。
高考的特点是“一考定终身”、一切按分数说话,这一点似乎不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还没有更好的选拔方式的情况下,这是能得到更多数的学生和家长认同的方式;也正因如此,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戒除高考中的丑闻尤为重要。
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管家境是贫穷还是富裕,所有的考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是最基本的公平,也是全社会都认同的底线。可以说,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考仍不失为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频发的高考丑闻却在挑战和践踏这一底线。
高考舞弊行为虽形形色色,大体可分为考场内和考场外两种。考场内舞弊,表现为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或者与监考考务人员的特殊关系传递、抄袭答案。比如去年震惊全国的吉林松原考生试卷被抢抄事件;考场外舞弊,形式更多,流毒更甚,诸如改变民族成分、操纵特长加分、高考移民、冒名顶替等等。2009年7月《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河南洛阳高考移民案就是一例,而不断见诸报端的多版本的“罗彩霞”事件也让人警醒,有关高考的舞弊行为远比人们想象中严重。
根据教育部6月2日公布的数据,今年全国将有957万名考生参加高考,这场考试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和人生轨迹。这957万名考生从小学直到高中,在学业上可以说是耗费了十几年的努力和心血;舞弊者有没有想到要尊重这些考生的付出呢?分数面前的平等,就是期待在学业上付出就能得到回报,而舞弊者无疑是想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获。
法律对高考不端行为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究其原因,这些人或者是心存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舞弊行为不会被发现;或者是“胆大包天”,以为自己“特殊”,可以与别人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不仅如此,由于现行的某些高考制度的漏洞,高考的公正性正在被蚕食。以高考加分政策为例,加分政策虽然由教育部门制定,而加分项目却涉及科协、体育、外事、民委、计划生育、残联、公安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如此多的部门都可以控制某项加分,一旦实际操作上缺乏严格的外部监督,很容易受到人为操纵。
高考之所以重要、不能容忍践踏,还在于它是实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人才流动的重要途径,每年有数百万青年在高考中被录取,进入高校,日后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可能会成为各行各业中的骨干。而高考舞弊行为必然会对社会精英阶层的流动和更新产生恶劣的影响。
在我们看来,高考只是学生之间干干净净的公平竞赛,不是成人之间的势力较量,不要被权力、财富等社会背景所左右。高考作为社会公正的基石,值得每一位公民去捍卫。所以,我们期待今年高考不再有丑闻,希望自今年之后的高考也不再有丑闻。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