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巨资买来学位房,图的就是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可临到头来却被告知,学校要优先解决那些人户一致且仅有一套房的地段生,如果你家有多套房,那么,你的孩子可能算是地段生,也可能被统筹。(5月18日《新快报》)
一个地段区域的学位,理所当然就是地段生所共享的。如果学位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家长的学位要求,采取一定的统筹办法并不是不可以的。但“统筹”必须公平。以房产多套还是一套,来确定一些地段生比另外一些地段生更有优先权的做法,已经破坏了公平的实质:义务教育权难道要视家庭财产而加以区别吗?那些花半生之积蓄,欠下一屁股债买来学位房的家庭,将可能变成一只皮球,被人踢过来踢过去,何处才是他家孩子的学位所在?
此外,如果“地段生”要被统筹,那么,那些“择校生”是不是更应该“被统筹”?择校生有什么理由非此校不择,而处于此地段的孩子,凭什么反而可能要被“统筹”?也难怪有家长怀疑:被统筹的学位,是不是用来招择校生了?如果有关部门允许地段内部分学位可以向有权有钱者“出售”,也即择校,那么,学位不够分的说辞将无法自圆其说。也许有一种方法相对可取,那就是将所有的学位向区域内居民公开,由有学童的家长进行抽签,但有关部门及学校有没有这么大的意愿和勇气,将招生的过程透明化?
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背景下,名校的地段学位一直是香饽饽。花钱买学位房,成为许多年轻的家长们努力的目标(这在客观上发展了教育经济、房产经济)。这一过程虽然艰辛,但结果基本是可期的,而“统筹”一说,将使这一可期的过程变得不可预知,花大钱可能到头来变成“打水漂”,成了冤大头,家长们的损失应该向谁索赔?目前一些学校抛出的“统筹”说,到底是学校执行了政策,还是手执文件“因校制宜”?而不管如何,统筹说必须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依据,而不是将政策随意变动。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