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傲慢与偏见

2010年05月10日 13:24   来源:华龙网   张楠之

  外地人再去云南省昆明市,如果没有居住证,就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子。这是刚刚结束公示的《昆明市居住证管理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中规定的内容。4月17日该草案面向社会公示。一周的公示期虽然已经过去,但草案引发的争议仍在继续。(5月8日《中国青年报》)

  http://news.163.com/10/0508/04/664SAB4I0001124J.html

  自从有了城市,就有了城乡差别。因为最初的“城”、“市”以及后来的“城市”,一开始就是作为政治或经济中心出现的,这就意味着城市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更多的机会,与之相伴而生的也就有了城市对乡村的歧视。自古以来,城市便是很多不愿终老于乡村的抱着各种各样目的的人向往之处。到了现代更是如此,每个人都想在城市里找到谋生、发展、发达的机会。

  城市产生已有数千年之久,城市对外来人口的排斥也由来已久。战国末期,位于黄土高原上的秦国经数代君主的治理,已民富国强,加之秦王赢政雄心勃勃,吸引了无数渴望有所建树的人趋之若鹜——说白了就是像今天一样,想到一个机会多的地方找份合适工作——由于秦国兼并他国的行为招致怨恨,自然也引来众多的刺客。于是,有人对赢政说:“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于是便有了李斯的那篇著名的《谏逐客书》,对此论调加以驳斥。秦国驱逐外地人是以维护秦国社会治安的名义,往事越千年,深圳副市长前不久提出要将失业三个月以上的人逐出深圳,也是以维护社会治安的名义,二者何其相似也!

  李斯说只有更开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才能让秦国更强大。这样的道理在开放包容已成社会共识的今天,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城市对驱逐外地人乐此不疲呢?如果说,出现这样的论调或规定是经过充分论证和有民意支持的,恐怕谁都不——相信。与其说这是民意的反映,倒不好说是懒惰的管理者意志的反映。对于懒惰的管理者来说,对外地人越开放就意味着管理的难度、成本越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被上级问责;但是,增加外地人进入的难度,不仅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轻松,而且减少了被问责的机率,抱着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管理者自然更倾向于多限制外地人了。这,既是懒政的表现,也是问责机制出现偏差的反映。

  我国正在迅速地实现着城市化,本届世博会的主题便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然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既然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渴望追求的,那么,每个人便都有权利来到他向往的城市,为自己的理想打拼。如果所有的城市都像昆明这样,试图以一纸规定将外来者拒之城外,让其连进入这个城市的机会都没有,这些被拒者的美好生活又从何谈起呢?

  文/张楠之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