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罗彩霞”,我们知道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姓名,它已经代表了高校招生中不该发生的一种通过不择手段来达到让有权有钱有背景有手段有能耐,而在高考中没有达到录取线的考生成功进入高校而必须找出的一个牺牲品的代名词。第一个罗彩霞是由个人制造的,而如今,已经发展到了由高校集体来成批制造“罗彩霞”了,而原因也更加复杂化。
据4月23日《中国青年报》报道,4月9日,就读于湖北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和专升本考试的王帅接到学校学籍科的电话,被告知:学校将其毕业学籍信息上报国家数据库审查时,发现有一个同名同姓同身份证号的“王帅”已于去年在河南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
既然就读于湖北随州的王帅“已于去年在河南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那就意味着如今这个真实的王帅的毕业问题以及专升本问题,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事,如今却成了一个大问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王帅的遭遇跟第一个罗彩霞的遭遇除了共同点之外,不同之处是,罗彩霞是由个人制造,而王帅们作为第N代罗彩霞,已经是由高校集体来成批制造了——中国的造假水平,发展得如此之快,大概可以为中国人争一个“吉历斯纪录”了吧?从“已于去年在河南商丘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王帅”的一位同学证实,大一时,大家都叫他王猛,大二时,学校为学生修改档案,王猛才改名为“王帅”。而这并非个例,当时他们班上有60多名学生,其中有20余人修改了档案。“其他专业也是如此(修改档案)”,他的就读于其他高校的高中同学也有这样的情况。
无论是个人制造还是集体成批制造“罗彩霞”,目的大概有二,一是让那些按照成绩无法上大学者或者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者能够如愿以偿。二是那些因为被考生不看好而无法招到足够学生的学校多招到学生。无论是出于哪种目的,这样的做法都具有无穷的危害性。那些被冒名顶替者的受教育权被无端给剥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被无端给践踏了,明规则被潜规则给打败了。对于那些主动要冒名顶替他人,侵犯了他人权益的人,如果最终纸包不住火,也是鸡飞蛋打;那些在不知不觉中被高校录取,后来又被强行要求改名换姓的学生,无端丢掉了自己姓名,更是成了学校利益的牺牲品。
个人制造罗彩霞能够成功,只因为我们的明规则往往在潜规则面前不堪一击;而高校集体制造与批发“罗彩霞”,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高校的“大跃进”,高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高校,而成了暴利行业,引得无数没有办高校的基本条件者也纷纷加入到高校的队伍中,但是,办好了可以获得暴利,如果水平太不上档次,缺乏起码的竞争力,也会面临困境,甚至可能无法办下去,而生源就是其命根子,只要得到生源,就能起死回生。于是,为了生源,就什么招数都可以使出来,就算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也在所不辞,从而批量制造“罗彩霞”也就不足为奇,这还只是乱象中的一种。
要遏制这种乱象,首先要让明规则能够坚守岗位,不会轻易被潜规则攻破,加强对高校招生过程的严格监督。另外,对于盲目扩张而崔生的大量高校,也应该进行严格的资质复评,该兼并的要兼并,该关闭的还得关闭。当然,对那些敢于制造“罗彩霞”的行为,必须要加大打击力度,使这种行为付出的代价足以让那些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