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玉树地震,让我们再次掀起爱心高潮

2010年04月15日 14:14   来源:南方网   毛建国
    春天,本来应该是美好的,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空难,惊醒了尚在梦中的人们。玉树地震,震动全国。面对不断增加的伤亡数据,我们无能为力,但我们有能力伸一把手,给震中的同胞一丝温暖,一份真情。此时,让我们再掀起一次爱心高潮。

    这一刻的悲痛,两年前我们也曾经历过。回首23个月前,与悲痛同在的是爱心,暖暖的爱心,融化了地震的阴云,让神州上下一片葱茏。我们不想再次经历悲痛,可是那段时间的爱深情浓,却时时让我们感动。汶川地震极大地焕发了民族的爱心,催启了中国的慈善进程,因为有爱,所以奇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灾区重建、心理康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虽然我们希望爱心常在,但我们并不想再次经历23个月前的那一刻。但老天弄人,此时,老天爷又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太善意的玩笑。这是地球的宿命,这是我们的宿命,我们无从选择只有迎头而上。地震发生后,玉树州政府已经成立了应急指挥部,武警和驻军开始抢救伤员,并公布灾区急需物资及联系方式。玉树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理应伸出双手,再掀一次爱心高潮。

    此时灾区传出消息,灾区急需挖掘设备、帐蓬、被褥、生活物资、防寒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往往在大灾面前得到最大的彰显。我们应该捐钱捐物,尽己所能,帮助玉树人民共渡难关。也许你囊中羞涩,也许你刚刚献过血,但你有无数的方法表达你的爱心。记得前年汶川地震后,很多人都把QQ签名都改成了“祝福汶川、心系汶川”,此时你也可以遥寄一份祝愿,传递一份祝福。或许我们去不了灾区,或许我们也不了解灾区,或许我们也不必都去灾区,但这一刻我们应该把灾区,当成自己的家乡;把灾区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

    如果说汶川地震催生的中国式慈善还有一丝遗憾,那么再一次就不要让我们再有遗憾。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认捐,希望更多的企业能积极兑捐,千万不要像前年一样,让灾区人民等待,让善良人们忧虑。此时,我们不必争论哪种慈善模式更好,因为支援等不及,爱心等不及。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的慈善组织,只要能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都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慈善本质的慈善模式。

    相对于老天的无情,这世界上我们拥有最丰富的资源就是爱心。让我们再掀一次爱心高潮,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次荡漾,让灾区人民在浓浓爱心中挺过难关。

(责任编辑:年巍)

延伸阅读
  • ·爱心“物化”(图)    2010年04月04日
  • ·从“的哥免费体检”看爱心传递    2009年12月25日
  •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