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者被冠上抄袭的名字就臭了

2010年03月29日 14:19   来源:荆楚网   宋浩浩

  最近看到南京大学王彬彬教授和清华大学汪晖教授的争论,我上过几节王彬彬先生的课,但这里谁也不偏袒,我直述自己对当代学术界的一点看法。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学者一旦被冠上抄袭的罪名,这个学者不臭也很难闻了。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还是学者自己不够硬,和他们观点不够简明。学者要依仗很多篇幅,段落,几百万字来阐述一个并不复杂的观点,不啰嗦,这著作还不厚;啰嗦了,才能“著作等身”,几乎所有学者都没想过,我能否一句话就能概括出自己的学术观点来启发别人呢?

  不能。因为学术在学术本身之外,还有一个门面的作用。就是凭职称要用。几百万字的著作,即使不摘录别人个两段都难,所以和别人重合一下也很正常。几乎每个学者都有剽窃的痕迹,只是愿意不愿意找罢了。

  我因此不看这些学者的书籍,我只看《李太白全集》和《杜甫全集》《楚辞》《庄子》,原创的总是被人驳不倒,“李白抄袭”,谁信呢,真正强大的,谁也搞不倒,搞得倒的,都是虚弱的,无论你是什么大学,什么牌子。

  所以我总觉得学术界很无聊,费那么多精力写那么多书,还要浪费学校那么多的出版资金,浪费国家多少森林,去出这些书,多没意思,多累,我以前在学术出版社出这种书我也弄烦了。我觉得学者最好不要写学术著作,把观点在课堂上讲完就拉到,管他引述不引述,转述不转述的,传道授业解惑了就成。

  至于写东西么,学者肯定要写的,可以写散文,写诗歌,写点性情的东西,比如我写了首《春江花月夜》,我就抄袭了张若虚的诗名,可我还是在他旁边站了起来,谁说我抄袭也没用,诗歌在那呢,倒不下去,所以我可以说自己是“狗屎”,学者就摊不下这个脸,因为底气不足,至少怕女学生不喜欢自己了。好比余光中写《乡愁》,若说余光中“抄袭”,他能抄袭谁?谁也写不出这诗歌。所以我觉得,清风永远不倒,流水永远不倒,只有人为竖起来的东西才倒。

  无论学者还是作家,一定要原创的好,原汁远味的菜也好吃,何况文章了。

(责任编辑:侯彦方)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