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住吉林通化的大学生李雷,在珠海读大学的四年期间共花掉家里80余万,其中恋爱花费15万、手机花费6、9万、应酬花费14、4万,而四年中捐款支出只有10元,学习用品支出更为0元。
四年消费80万,闻之不免令人咋舌。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还有学生靠捡拾破烂维持学业的背景下,一掷千金、奢侈消费,的确不合时宜。而且,从消费项目来看,享受性消费与公益性支出显然不成比例,四年只捐款10元,虽然不能说明品行问题,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事人的冷酷、麻木和迟钝,而由这种失衡性开支所引发的反差,又强烈刺痛了社会的神经。
4年大学花掉80万,作为畸形消费的标本,引来嘘声一片骂声四起,似乎并不奇怪,这倒不是因为社会的“仇富”心理,而是家庭和国家花巨资培养出一位不学无术的“败家子”,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败。
但是,如果再以平和的心态理性一点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又会觉得自己的义愤多少有点无厘头。首先,人家花的是自己钱,没偷没抢,来路正当;其次,人家消费与经济能力相当,即使花掉80万,其家庭也完全能够支撑得起;三是人家花费项目合法,既没有染毒,也没有嫖娼。再说,高消费还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他相比,一些学生家境并不富裕,却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动辄购买几百元的化妆品、几千元的电脑、上万元的名牌服装,明显超出了家庭所能供养的程度,这才更令人担忧,而由于这一群体的消费并非畸高,也就难入人们“法眼”,往往会被忽视,这种对消费的不当追求,很可能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氛围之中。
4年消费80万,只能是一种病态显摆,永远成不了社会主流,至多只能为畸形消费提供一个反面典型。对此,我们也就不必一条声地喊打,甚至置之死地而后快,而不妨以平常心待之,让其自生自灭。因为,教训频仍,坐吃山空,如果自己不想办法谋生,总靠家庭“输血”,安于在大树底下“乘凉”、“啃老”,一旦风吹树动,“乘凉”者还能悠闲自在,坐享其成?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