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原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政协常委王亚丽涉嫌“造假骗官”案调查工作日前取得阶段性进展,河北省纪委通报说,王亚丽因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已被依法执行逮捕,数名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人员也被查处,有的已移送司法机关。(3月15日《新京报》)
除了性别是真的,姓名、年龄、学历、履历与干部身份都是假的;档案中有90多枚公章,其中1/3是假公章——这样一个“一身是假”的女人,自从攀上当地富商做了干爹之后,就一路过关斩将,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女子,一步步升迁至团市委副书记,不仅是石家庄市优秀后备干部、最年轻的市政协常委,还曾当选市“十佳女杰”和“十佳女乡长”。如此令中组部官员亦感叹“闻所未闻”的案件,倘若不是因为她太过“自信”,为篡夺他人财产不惜冒充别人女儿,至今非但不会东窗事发,反而还有可能继续升官。
王亚丽案,被评论称之为“一个混进官场的三聚氰胺”,因为它挑战了公权力的诚信底线而备受公众谴责。具体而言,公众的谴责和质问主要集中在这样几点:如果没有王亚丽冒名王破盘女儿侵占亿元资产的事情,是不是她造假骗官的事实永远也揭破不了?当地相关部门在王亚丽升迁过程中是怎样审核把关的,为何始终未能发现如此明显的身份及档案造假?王亚丽的变态升迁之路背后,存在多少无视法纪的“贵人”相助?而在当今官场之中,还可能有多少王亚丽正在假模假式地耀武扬威?
虽然王亚丽案件被官方定性为“造假骗官”,但是在我看来,如此毫无技术含量的“造假”,充其量只是糊弄纸上规定的形式主义手段,“骗官”亦不过是事后站在局外人角度的一种好听叫法。事发之初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压根就没有人被骗,只不过有意让其糊弄过关,甚至主动授之糊弄之法——要不然,按王亚丽的履历来推断,谁能相信她12岁就是一家大型军医院的药剂师?
王亚丽之低级造假始终未曾败露,一个关键原因正在于:她根本不是为骗官而造假,而只是为造假而造假——官帽与官位都是先前谈妥的,造假只是为了补上一些纸上规定的需要。若是有人以为如此“一身是假”真的也能“骗”到官当,未免也有些过于幼稚;然而,“造假骗官”的定性却恰恰给了人们这样的误解暗示,显然不够准确。
在利益关系网面前,组织审核程序要么近乎形同虚设,要么则只是一个形式过场。王亚丽案真正值得惊叹之处,不是假到这种程度居然还可以蒙骗升官;而是假到这种程度居然也可聊充档案,足见官场形式主义已经对付到了何种境界!站在这个角度来思考,不可思议的“造假骗官”毫无神秘性与惊奇性可言,不过仍是诸如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下的蛋而已。
因此,貌似纯属个人行为的所谓“造假骗官”,其实仍应属整体用人制度问题的买官卖官。王亚丽案真正需要调查的,绝不只是个人行为的造假和骗官,而应将之作为买官卖官的典型样本来深挖深追。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