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给裸体纤夫贴上文化标签就高尚了

2010年03月11日 08:17   来源:红网   知风
    2月25日,湖北恩施州两会上,该州政协副秘书长、政协委员姚本驰大声疾呼:恢复巴东的裸体纤夫文化。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纤夫今后要不要穿裤子的争论。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也在网上贴出自己的提案:举办“中国三峡裸体纤夫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女游客。(3月10日《京华时报》)

    不要以为给裸体纤夫贴上文化标签就变得高尚了,其实与理发店改名“发廊”增加“敲背”服务是一样的目的。自从有了“发廊”,我们不难看见很多发廊地上是没有头发,服务小姐赤手空拳也可以在顾客身上赚得三、五十,百把来元。当然也会看到治安人员从店内带走几个低着头的人。但敲背是不违法的,尽管某些敏感部位离开背部不远,心照不宣,这个“擦边球”打的巧妙,发廊也因此得到了比理发店更多的利润。

    原以为这种雕虫小技只是某些个体业主的行为,没想到竟成了某些地方政府的敛财之道。于是某城市公开“叫春”,试图给当地疲软的旅游业注射“荷尔蒙”;巴东就更厉害了,嫌“叫春”还不够煽情,干脆亮家伙了,要用“中国三峡裸体纤夫节”,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女游客。

    按理说,这也不是什么新思路,靠色情、甚至靠肉体赚钱的行当并不少见。但是,在这个对黄色短信都进行严厉打击的社会背景下,某些地方政府这样倒行逆施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难道急于发展地方经济,已经到了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地步?

    当然,地方政府要打“擦边球”不会像发廊那么低级,总要找出堂而皇之的借口,贴上冠冕堂皇的标签的。比如“恢复巴东的裸体纤夫文化”,看着觉得是一种当地文化的传承,是一种不可丢失的传统文化。动机高尚了,裸体也露的文明了。笔者没有考察过当地的传统文化,但想象着一个旅游区的特点该不会集中在纤夫的身体器官上的吧——不是我看到“裸体”二字就想到什么器官,而是“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女游客”这句话是直奔主题的。再说,一个旅游区的文化内涵,应该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筛选和沉淀,巴东曾经的裸体纤夫,可以说是纤夫们心酸苦难的生活写照,是一种被生活逼迫下的无奈,而在如今的纤夫们都衣可蔽体、体面做人的社会里,让他们重演曾经的苦难,让游客消遣、取乐,是恢复当地文化的手段吗?而且,在这些“乐子”里有多少文化的涵义,又有多少文明的尴尬?

    在发展经济的借口下,某些地方政府似乎想钱想疯了,从卖地财政到挖祖坟,现在打色情的“擦边球”。这种利欲熏心、不知廉耻的行为,把政府的威信和形象严重损毁了。应该引以为戒,好自为之了。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