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媒体言论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晚报:为谁服务是去行政化核心问题

2010年03月11日 06:44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从两会前响起,一直响到两会上,相信两会后还会继续响下去。不只是高校存在严重的行政化,社会上很多部门、单位都存在这个问题。中小学没有去行政化问题吗?科研院所没有这个问题吗?新闻出版单位没有这个问题吗?行政化问题,相当于我们过去几十年前常说的官僚主义。反过几十年官僚主义,结果不但反不掉,反而越反越严重,有演变为全社会官僚化的趋势。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采访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先生,他告诉我:当年的地质调查所,翁文灏先生当所长,全所就有一个工友,负责打开水、清洁,从所长到实习生全是科研人员。上班就在门口处签到簿签个名字。现在的单位,行政、后勤人员有多少?科研人员又占多少?大学里的行政、后勤人员,大概比一线讲课教师多吧?三年前的1月3日,我在今日快评里,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为题,用寓言的形式讽刺过这种社会现象。我当然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篇小文不可能触动坚如磐石的行政化。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两会上对记者说:“中国高校已有了几十年的行政化历史,现在高校里很多人都已被行政权力固化了。包括我们的很多教授,实际上都已是行政官员了,而且,很多高校的行政官员也都当上教授了。如果你再强调什么教授治校,那不还是他们治校?”“所以,只有一代又一代的人更替了,一种新的文化生长出来了,中国大学才可能真正去行政化,才可能真正自治。”

    去行政化,并非是不要行政人员或与行政人员过不去,而是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学校是为谁服务的?如果大家的共识是为学生服务的,所谓教书育人吧,那么,从校长到各级领导、行政后勤人员统统都要为教师服务,教师不为杂事分心,心无旁骛,认真备课、授课,整个学校就是为学生服务了。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要当科学家的“后勤部长”,就是行政人员为科学家服务,让科学家专心搞好科研。倘若倒过来,教师、科研人员要为各级行政人员服务,各级行政人员为各级领导服务,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北京一所大学的教师对我说,他们学校财会人员占了整整两层大楼,光是各种报销的规章制度就繁琐至极。搞一个课题研究,不但要自己找经费,经费的百分之多少留给学校奖励行政后勤人员,而且为了报账,每周至少用一天时间,跑几趟才能达标。有时候,自己实在没有时间,只能派他妈去办理。我说,你们学校还不错,大多数单位恐怕你妈去了还不给办呢。你想,教师、科研人员不是财务专家,术业有专攻,一年有几十天时间花在报账上,难道不影响工作吗?全校各级行政部门都给一线教师找点麻烦、派点事情,他们还能教好课吗?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无用功占去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教学质量、科研水平肯定上不去。这就是经济学教科书所讲的,大炮多了,黄油就少了,道理就这么简单。一个人不可能既用大量精力和时间钻研业务,又有大量精力和时间往领导办公室跑,为领导服务,拍领导马屁。有些领导总是埋怨教学、科研水平上不去,而没有找一找严重的行政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日趋严重的行政化是全社会带有共性的问题,只有大家都明确了为谁服务,这个问题才可能解决。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