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去行政化核心是解决权力本位

2010年03月04日 08:42   来源:大众日报   卢 伟

  近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交流时谈到,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8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的《 规划纲要》 已经就此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方法思路,规定要“ 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

  教育行政化、高校衙门化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痼疾,此次教改纲要直面这一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的方向,虽然纲要里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尚未有具体措施出台,但对于教育领域应该去行政化,从高层到坊间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可以说,要实现纲要描绘的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去行政化,让权力本位退出教育领域,让教育归教育家管,是关键一步。

  所谓的教育行政化,实质上就是行政权力对教育的过度介入和干预,权力进入了创造知识、教书育人的领地,使教育活动偏离了人才培养的规律。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都表明,人才的培养需要自由的空间,教授治校、学术自治是世界所有一流大学无不遵循的通常做法。而行政机构的运作逻辑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下级服从上级、领导决定一切,培养创新人才却要求思想火花的自由碰撞,鼓励质疑权威。把行政逻辑注入教育领域,用官僚机构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大学,把大学分成副部级、厅级和副厅级,使教育资源从属于行政权力,必然会扼杀创新思维,而高校的管理者们也自然会眼睛向上,以至于上面来个秘书检查工作,校领导班子都要全体出动隆重迎接。

  教育要去行政化,核心就是要让公权力退回不该它介入的领域。此次纲要提出要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公权力退场,不是说政府对学校一放了之,而是各级学校不应该再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政府要做的是扮演好学校的出资者和监管者两个角色,作为出资者,政府要保证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真正实现教育经费占GD P4% 的目标;同时,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向和力度,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作为监管者,政府要制止教育领域的违规行为,防止学校利用各种机会乱收费,把自己变成牟利机构。

  随着教改纲要的出台,未来十年我国教育领域的大政方针已定。在下一步将纲要细化的过程中,理清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解决公权力的过渡干预问题应该是要遵循的基本逻辑,让属于教育的回归教育,权力只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未来的人力资源强国才会可期。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