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多位官员亦在不同场合表示,欢迎媒体监督批评政府,多反映百姓呼声。(3月9日中国新闻网)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掀起热潮,说明有越来越多的官员认识到,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需要加强民主、改进作风,多听取和采纳公众的批评和建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尤其是政府高层渴望得到人民群众真诚、理性、建设性的批评和监督,但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真话难说”的困境。日前,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就表示“真话越来越难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牟新生也表示,“多数干部是想说真话的,但存在不敢说、没办法说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也表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两会,(政府官员)就嘱咐,你们要考虑参加两会时说话嘴下留情。”这种带有政治意味的“嘱咐”和官本位下的“嘴下留情”,将批评、监督的“真话”隔在门外,普通公众的批评和监督更是隔得更远。
真话难说、不敢说、没办法说的局面不改,政府就难以听到真正有益的百姓呼声,批评和监督政府就成了一句空话。时间一长,最终冷的是人民群众的心,凉的是干群关系。这种有损政府形象、阻碍政府进步的情况值得警醒。
“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着重点在于“创造条件”,首先要破除“真话难说”的真空,让领导干部带头说真话、带头接受各种批评和监督。当然,充分保障公众批评、监督政府的权利,更应该在制度方面加以落实。不然,“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就有可能成了“剃头担子一头热”了。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