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日21时,《中国青年报》通过对11370名青年网友的网上调查显示,九成网友期待更多代表委员注意超越职业或阶层的局限,站在全国和全体人民利益的高度考虑自己的提案、议案。(3月4日《中国青年报》)
以上是民意对代表委员超职业、阶层发言的期待,大致可算“代表、委员为谁说话”这一命题的民调版本。
首先来看,代表、委员要超职业发言,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也会投赞成票。人大代表按选区选举,政协委员按党派和界别推选,职业因素并非他们发言的基础,超越职业局限理所当然。而且,眼下的一个事实是,一些代表、委员的确把两会当成了为各自行业争取资源的机会,代言的未必是自己选区、党派、界别的利益,对于这些人来说,是需要超越一下局限的。
其次,超越阶层发言,这却很值得思忖。至少以政协委员产生的机制看,他们不能脱离自己的界别而发言,阶层和界别不是同一个意思,但这两个概念存在着交集。委员代言不能出于私利,但超越自己党派或者界别而发言,未必就不是失职。
总的来说,人大会议践行的是代议制民主,人大代表通过选举产生而代表自己的选民参与国是会议,代表人民与政府对话。至于政协会议,则是一种协商民主,也即“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体现的不仅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对话,还有不同地区之间的对话,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对话,以及不同阶层之间的对话。这种民主形式的重要在于,人民不仅需要通过授权自己的代表而决定公共事务,也需要通过协商、对话而消弭不同阶层、地区、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利益的共识。
公共利益并非简单聚合,它需要通过协商、对话而展开博弈,形成共识。因此,公共利益也非个体利益的对立面,正是无数的个体利益之间的互相调谐,才形成了公共利益。当今社会利益早已分殊,要超阶层代言似无可能。从这个层面来看,“代表、委员为谁说话”这一问题的发问前提是,要弄清楚公众有些什么话要说,“人民利益”在哪里。抽象的民生问题当然是人民利益,但细小的、琐屑的民生问题呢?落后地区那些并没呈现于公众视野中的利益诉求呢?
不光要代表“人民利益”说话,还要让“人民利益”形成,要让巨细无遗的分散利益通过对话、协商而汇总为人民的利益。那么,代表、委员就不可能简单站在宏观的、抽象的问题上发言,他们得具备表达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说服的能力。这就是说,超职业、阶层发言更该表述为超个人私利发言,他们代表人民利益是以主张自己选民、党派、界别利益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他们只是凌空高蹈地替亿万同胞说话,虽然也无愧于心,虽然是政治良心的体现,但并不一定是一个成熟的代言者。
由此可见,代表性的完整胜于超阶层发言,而使超职业局限成为可能的基础是,人大代表选举中的选区设置需科学、合理,政协委员的推选机制需不断完善,这样,职业局限通过总体代言机制的完善才得以成为现实,这不是靠代表、委员单独超越而实现的。
(责任编辑:胡可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