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网络问政”走向制度化

2010年03月03日 09:46   来源:大众日报   王如林

  日前,温家宝总理与网民的在线互动交流,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有舆论指出,这次交流,进一步深化了“网络问政”这一执政新风。事实上,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重视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并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进程。两会之前,与总理一年一度的网上对话,已经成为广大网民翘首企盼的盛事。

  “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意,保证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这是投身公共事件讨论,表达自身权利诉求的有效方式。这种双向性,正是推动我们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力量。目前中国网民已超过 4 亿,而且仍在不断攀升中。网民借助于传播速度惊人的网络,迅速成长为一股新的社会力量,过去的一年里,从“躲猫猫”事件到“邓玉娇”事件,再到“钓鱼执法”事件,网民在这些热点事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产生的积极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网络所蕴藏的巨大力量,正悄然改变着当前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也决定了“网络问政”已成大势所趋。

  既然“网络问政”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那么政府与网民之间能否实现充分互动就显得格外重要。正如网友所言,如果只是一方大声疾呼,另一方却充耳不闻,那就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效果一定不理想。从整体来看,“网络问政”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据中国社科院日前公布的对 43 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市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情况的调研结果,有半数以上的政府网站不合格。一些网站更是“名存实亡”,网页打不开,电话打不通,成了一个空架子。稍微浏览新闻,面对网民的权利诉求,像“ 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已阅”以及“咨询、投诉和建议必须限制在 100 个字符以内”这样的“雷语雷事”也不时出现。应当看到,解决众多困扰百姓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使“ 网络问政”走向制度化,只有与网民保持长期、持续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有效地吸取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才能使“ 网络问政” 真正成为连接官民的桥梁。

  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之前,有不少的代表和委员通过论坛、博客等网络载体征求民意,并形成议案提案,这无疑是推进“ 网络问政”制度化的有效途径,值得大力推广。而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交流创造一个透明的环境,这是“网络问政”走向制度化的前提所在。另一方面,要把网络民意切实纳入到决策中,并以相关的制度将这种做法固定下来。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更加重视网络力量,以创新的方式加快制度建设,“ 网络问政”一定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责任编辑:胡可璐)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