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河南商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司机云集,机构臃肿。“一个县政府办公室,竟然有近30名秘书,20多名司机,这也太雷人了。”(2月25日《长江日报》)
一个县政府的办公室,可能定编才几十号人,但是真正归口的人员,从县长、副县长到秘书司机之类,从写材料的办文办会的到机关后勤服务的,从在职在岗准时准点上班的到半休半退拿钱混点的,认真查一查,少于百十号人的,也许全国都找不到几个了。这么些机关工作人员就甭管是不是领导的秘书了,几十上百号人在政府机关晃悠,除了大大小小的头目外,总得有个称谓吧。正如该县政府办的张主任所言:网上所公布的秘书是一个级别,属于股级干部。此说也许不无为县级领导不能配专职秘书开释的意味,但又未必不是恰好透露了政府机关人浮于事的真实情景。
说实话,如果不是政府网站泄密,局外人年年月月在听多了机构调整、人员精减之类的聒噪之后,不免要把重复的假话空话当真了的。谁曾料,在精减的口号面前,膨胀才是对机关人事更加接近真实的描述。
说膨胀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由党政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这种特殊性首先就在于公务员队伍基本上没有真正的退出机制。机构改革了,超编的人员俨然要“退出”了;末位淘汰了,不称职的同志似乎也该“退出”了。但他们退出的只是工作,至多是对上交待的“编制”,由几十年“为党工作”所付出的“没有功劳有苦劳”的讲究,尤其是与公务员们终身绑定的工资、待遇、福利、享受表明,他们仍然在机关存在着。一些人既然“退出”了,工作还得由另一些人来顶替。“故”虽然未能顺利吐出,但是机关仍然免不了要经常纳新。
特殊性显然还来自于权力的随意性。虽然机构改革、人员精减,上有政策,也不可谓没有一定的严肃性,但下面执行起来,仍然允许有或者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一句话,该减的无论你给出多么优惠的政策,终归是减不下去的;而增加呢,则可能存在着各种理由、对策和借口。不给行政编制,增加事业编制行不行?没有事业编制,先把可用的人员借来行不行?找不到可借用人员,先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此聘用制人员行不行?总之,只要能找得到合用可用的人员,有利于机关工作的正常甚至于异常运转,在人员的增加方面,党政机关负责人总是乐意动脑筋力争和踩线越位的。
在就业形势吃紧之时,党政机关饭碗含金量已是更加诱人垂涎三尺。金钱、关系与权力的叠加,更是不排除有坊间所议论的一些特殊渠道仍然大显神通,利用规则、钻营缝隙、瞒天过海、上下其手的增人情形也是无法避免的。总之,在权力的随意性面前,精减只能像是一个幌子,而膨胀总是千万个现成的理由。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