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各市往省里报的造林数字是328万亩,经过实地核查,实际只有160万亩,仅是上报数字的49%”。在日前召开的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河北省林业局局长武国堂面对与会的省领导、省直部门领导以及100多个县(区)长们,没有夸夸其谈讲成绩,而是“自揭其短”。(2月23日《人民日报》)
植树造林,既能提供木材、能源和多种林副产品,又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温度、美化环境,从根本上保持生态平衡,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好事。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谁不知晓,但在实际工作中,长此以往,却流行着“下面少种树多报数而上面少核实不严惩”的现象,以至于在不少地方,年年所造之林以几何级数增长,年年捧回奖金奖状奖牌,却不见树木有多少增长,正如老百姓所言:“照这样的数字栽下去,连大马路早就栽满了”。
就是这样类似“皇帝的新衣”的小把戏,却让多少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说到底,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相结合衍生出来的怪胎。一些上级部门只是满足于制定指标,下达任务,至于如何去抓落实却懒得想实招动真格;而一些下级单位则围绕任务指标不是去想法设法完成,而是热衷于搞“文字游戏”以图蒙混过关。如此一来,优哉游哉,轻轻松松,名利双收,皆大欢喜。
要把植树造林这一大好事办好,就必须克服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而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只要检查“实”,不论检查落实“植树率”,还是检查验收“成活率”,不满足于听汇报、看数字,而是深入实地、深入群众,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就不会给任何人植“树”造“数”以可乘之机。同时,改革考核制度,变重考核“植树率”为重考核“成活率”,以“成活率”论成绩,搞“秋后算帐”。对那些弄虚作假、不求实效的单位和个人,分清轻重情节,进行严肃处理,谅谁还敢植树造“数”!
春风吹拂,大地复苏,将到一年一度植树时。我们更多的地方应该像河北省那样,早早发现“病灶”对症下药,谨防新一年种树变种“数”。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