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将至,补课又成为热门话题。日前湖南省益阳六中一名高二学生因不堪学校假期补课的重压,上网发帖号召成立“中国反补课学生联盟”。成立“反补课联盟”的呼吁,使学校的“好意”与学生的“不领情”形成对比。
学生反感学校节假日补课,若投诉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肯定理亏。因为近几年,包括本市在内的不少省市,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明文规定学校不得占用节假日为学生集体补课。但部分学校还是为全体学生加码,靠逼学生苦干,来整体提高升学率;有些学校担心,外校加课自己不加,会影响“竞争力”,因而只能“跟进”。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学校违禁补课,目的只有一个:希望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提高学生成绩。
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认为,学校免费补课,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而且尽职尽责。但是,靠补课或许能在短期内提升成绩,代价却是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和学习兴趣,对长远发展不利。加班加点操练,学生变成了“压缩饼干”,头脑里“缺了水分,少了灵气”。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曾打过一个“豆饼”和“豆芽”的比方:学生好比大豆,过度应试,是把大豆压成“豆饼”;压抑了灵性,孩子的创新思维无法“发芽”。
学生希望学校假期不补课,留出更多时间,能够自主学习一些感兴趣的知识,一些学校也顺应了学生的要求,效果较好。复旦附中节假日从不加课,但用高质量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请学生利用暑假2个月撰写家谱,采访祖辈、父辈,查资料,实地考察小时候的老房子,感受社会变迁……学生全情投入,既享受探究的乐趣,又使自己的社会经验与作文技巧同步增长。
“反补课”,不能靠教育行政部门一纸禁令,也不能靠学生一声恳请,最终要靠学校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虽然对学校而言,是老生常谈,但不少学校要破题,仍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