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络成为甄别干部的新利器

2009年12月10日 06:51   来源:新华网   戴求兵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成言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称,“组织部门应当积极收集网络监督相关信息,作为选人用人重要依据。”(人民网12月7日)

    网络发展大潮方兴未艾,无孔不入。网络以其快捷化、大容量、跨地域、交互性、大众化等传播特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手段,成为监督施政用人、推动作风建设和反腐的一把利器。干部选任虽有自己的原则和程序,但舆论生态环境的变化,让干部选拔越来越难以置身网络监督之外。

    尽管网络提供了一个异常活跃的信息平台,开辟了“依靠多数人选人”的新途径,但基于网络的虚拟性,要在官民之间真正建立畅通无阻、有序有效的沟通渠道,还需在用人部门和网络自身的公信度上下功夫,强化并做实网络甄别干部的功效。

    以客观真实的信息发布增强网络甄别干部的针对性。网络鱼龙混杂,各种声音难辨真伪。要克服网络的虚拟失实,首先要保证政府信息的可信可靠,通过网络完整公布相关信息就是最好的办法。与传统的干部任前公示相区别,这种信息发布应该更完整、更客观。既要公布任免官员的基本信息,还要公布官员的任职承诺,以及官员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既要公布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官员的程序和内容,又要在网上设立监督信箱公开收集线索,通过网络民意调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官员选拔任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适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网络公众的知情权,从而引导网络有针对性地对干部进行监督。

    以务实负责的科学态度对待网上舆论,提高网络监督的准确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辩证看待网上对官员的各种评价。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科学负责的态度,审慎鉴别虚实识别真假,既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披沙拣金,看到干部积极上进的一面,又要敢于听取不同意见,看到消极负面的因素。对于网络反映的情况,要主动介入认真核查,还原事实真相,用事实解答网民疑问,防止恶意诬告、诽谤官员的虚假信息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使网络监督不走调、不变味。

    以注重成果运用的实际行动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网络甄别干部有助于用准干部管好干部。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心里自然有杆秤。干部的功过是非,同样要经得起网络的评价。要把网络监督作为官员晋升的重要依据和参考,真正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中去。对网络反映官员的相关情况要记录在案,不但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而且要形成进入用人决策的意见,让清者得到嘉许提拔,浊者无法藏拙自保,决不让有劣迹的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