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别重蹈京都覆辙

2009年12月08日 06:49   来源:广州日报   李龙
    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弱化自身减排指标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减排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果真如此,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很有可能重蹈京都气候谈判的覆辙。

    恒河20年后或干枯、图瓦卢50年后沉入海底、马尔代夫沉没进入百年倒计时……这并不是预言家有意制造的耸人听闻的无聊预测,而是科学家在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后给地球开出的诊断书,气候变化已经使“拯救地球”的行动刻不容缓。

    眼下,“拯救地球”的任务落到了参加哥本哈根会议的各国代表身上。在未来两周内,他们将讨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框架。全世界的人们都期盼哥本哈根能够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性转折点”。然而,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等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严重分歧,对于哥本哈根会议的期望被不断调低。解决一个由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现在却陷于相互观望、指责和推卸责任的境地,人类自私和短视的弱点在环境问题上暴露无遗。

    客观地说,形势比预期的还稍好。就在大会召开前夕,美国、印度、巴西、德国等先后宣布了各自的减排目标,多少给人一种“共担责任”的美好期待。然而,承诺是一回事,能否将承诺落实到以后的具体行动中又是一回事,用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一些国家的减排目标尚要等待自己的议会批准,即便是他们的承诺表现,也是“留有余地”的,如美国将基准年从1990年变为2005年,并且允许20亿吨的非实质减排抵消额度,欧盟30%的减排目标则是以哥本哈根达成国际协议为前提。这种附带“额外条件”的承诺,无疑让“拯救地球”的行动大打折扣。

    其实,细加分析即可发现,美国不过是在重演京都气候谈判的故伎而已。众所周知,尽管美国曾是《京都议定书》的签字国之一,但早在2001年,美国参议院就拒不批准这一协议,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随即宣布退出,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在200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上升了15.8%,而这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目标显然差之千里。同样,其他发达国家和美国一样,有不少都没有完成减排目标,像日本竟需要向完成减排目标的捷克购买4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这也是《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加恶化的原因所在。

    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弱化自身减排指标和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试图将减排负担转嫁给发展中国家,这一切使得《京都议定书》“有令不从”。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发达国家似乎仍想玩弄这套把戏,一面急于把发展中国家拉入到减排承诺中,一面却又不愿意为自己的工业化历史还债。如果继续以这种思维面对现时的气候变化,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就很有可能重蹈京都气候谈判的覆辙。

    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在尴尬中迎来了艰难转身的时刻,尽管它并未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但续写《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重任已经摆在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面前。世界各国究竟会以怎样的姿态,又会以怎样的讨价还价,来续写人类历史的发展,在“拯救地球”行动上达成妥协和共识,不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年巍)
我要评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