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发改委密集批复轨道交通规划 8000亿资金何来?

2012年09月07日 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9月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全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其中,广州城轨建设规划调整方案投资额最高,预计达1241亿元。(9月6日《京华时报》)

    发改委密集批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如此多,投资量如此大,确是近来少见。

    时下,中国经济降温持续,下滑走势恐延续更长时间;同时,出口下滑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发酵,扩大消费政策效应也并不特别显见,加上国际经济局势“风云变幻”,宏观调控政策的“稳增长”诉求也就更为迫切。发改委日批八千亿城轨投资,或可看作“非常时期之非常之策”,那么,此举是否有助中国经济走出底部呢?

    的确,“出行难”是城市的一大突出矛盾,要提升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当然是重要途径之一。此外,钢铁、水泥等产业由于产能过剩,市场持续低迷且效益低下,推进城轨建设项目,他们的市场需求也就能带动起来,产业亦可早日脱离泥沼。如此,许多相关经济要素或可受到刺激而得以活跃,中国经济增速“保8”也就获得推力。

    此外,一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于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也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随着城轨建设的落实,不少城市“1小时生活圈”的战略发展目标就可以加速实现。交通快捷可以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的各种资源要素也可以得到优化配置,使得经济更协调发展。

    不过,发改委如此密集地审批城轨投资,也让公众存有一些疑虑。

    中国经济要有彻底与过去告别的勇气。经济有困难,我们必须正视,可中国经济应该坚定转向内需消费主导,在根本性投资和消费关系中做结构性调整,改善经济效率,消除制约瓶颈问题。此外,深化体制改革与寻求新的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方,诸如价格、财税、垄断及土地等要素改革最为重要。造桥、修路、搞港口投资等来拉动经济这个老套路,对于防止经济下滑,短期或许有作用,但我们不禁要问,在将来的大规模投资面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会加剧还是消减呢?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是负面影响多还是正面促进多呢?

    假性的“经济复苏”,把本来要退出“舞台”的老政策再请回来,中国经济或许可以在短期内走出下滑泥沼,但那些本就该被淘汰的行业领域,产能过剩的症结并没有得到真正改变。那么,良性的产业结构调整遭受人为阻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能尽早推进落实吗?

    当下的地方财力可谓“紧巴巴”的,八千亿城轨投资,钱从哪里来?地方财政会不会出现财务危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是不是也应引起充分重视?

    而且,一些城市发展城轨果真因地制宜、符合规划设计和科学理念吗?“一窝蜂”的热潮之中,有没有确实不能建却硬要上马的问题?城轨是城市百姓的“希望之轨”,还是某些官员垒高政绩的“欲望之轨”呢?

    另外,城轨建设肯定要涉及“拆迁”、“改建”等问题,地方政府不能再用之前生硬的老套路去面对和解决。笔者希望,在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批量上马之时,有关部门务必谨慎行事,切勿把“好事”办成普通群众的“伤心事”。(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发改委批复25项轨道交通规划 叶檀:地方有米下锅吗?

 

邱林:地方政府“10万亿投资”会不会是空头支票?

 

地方定“7万亿投资” 如何花钱不是一件轻松事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