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温州困局给了中国经济一个警示

2012年09月12日 06: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1年8月份以来,温州经济陷入了困局。仅到10月份,媒体公开报道的就已经有90多位温州老板负债出走,中小企业倒闭潮也同时出现。而根据媒体在2012年3月份的统计显示,一年多时间里,温州就至少有10人自杀、200人出逃、284人被刑事拘留。

    连续不断的民营企业老板跑路、自杀现象引起高层关注。国庆节期间,国务院总理带领相关部门的官员亲临温州,了解、座谈并解决问题。这在中国经济史上仅此一例。

    一年过去了,温州的困局并没有解决,危机仍在持续。

    我们不妨看看温州经济与中国经济两者之间的模式差异和逻辑关系。

    “温州模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这种模式当时最恰当的表述是著名学者费孝通的定义——“小商品、大市场”。就当时来说,不要说市场经济,就连私营企业都是政治禁区。

    “温州模式”后来的演变和“定型”让其定义更为准确了。简单得说,就是政府放手和民间自发的民营经济所形成的市场经济。借用温州市委书记的说法就是:“在温州,除了央企,几乎都是民营经济。”

    简单而又最本质的概括是,“温州模式”就是中国经济中最市场化的模式。

    而“中国模式”相对就出现得很晚了,而且出现后一直都饱受争议。

    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中国模式”定义是,强势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来源于“东亚模式”,而这又是以“日本模式”为蓝本的。“东亚模式”不可持续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格长期被扭曲、资源长期错配,其结果必然是过多的错误投资和负债累累。因此,这种模式和经济体系终究会在某一时期崩溃。事实上,“东亚模式”早已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就破灭了,日本经济也因此陷入了零增长20年的陷阱。

    笔者认同李佐军博士概括和总结的“中国模式”的“三个基本特征和八大具体特征”。即:政府主导市场经济体制、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高出口低进口、高投资低消费、高消耗低集约、高排放低循环、高产能过剩低附加值、高模仿低创新。

    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最具概括和最精准的定义是温总理在2007年指出的:不稳定、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

    通过上述简单描述和分析可以清晰辨别,温州经济模式与中国经济模式的真正和关键差异点在于:市场化程度上与市场化主体的不同。

    温州经济模式的两个明显特征——民营经济和市场经济——使得它更接近于市场的一切。因此,两者的经济逻辑关系也就完全明了了:“温州模式”会先于“中国模式”对市场趋势变化做出反应。温州经济对市场趋势变化的反应是最灵敏的,也是最真实的。

    事实上,“温州模式”已经远远超过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给它最初的定义。而笔者给它的最新定义是:温州困局给了中国经济一个警示。温州困局是对过去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不论是过去的“温州模式”还是现行的“中国模式”;温州经济模式的方向代表了中国经济模式的方向;温州经济未来的复苏预示着中国经济的再度崛起。(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曲子:温州,将成为全球政府债务沙漠中的绿洲

曲子:"救温州"将成伪命题 温州新模式或可"救"中国

曲子:“温州模式救中国”的三个条件

(责任编辑:周姗姗)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