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通知称,相关意见已获国务院批准,在因地制宜的方针指导下,各省区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2012年底前出台。(9月1日《京华时报》)
千呼万唤的异地高考政策终于获批,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自然是大城市以外的民众和子女,而愁的则是北京、上海等地可能突然面临更多竞争的家长和孩子。
笔者认为,异地高考虽然只是一项教育方面的政策,但其影响无疑是广泛而深远的,甚至可能造成现有社会流动的再次全面性调整。对于不少家长来说,进城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赚钱能让孩子读一个好大学,而现在既然出台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原则,那么作为家长来说,则必定会想方设法地争取到大城市的异地高考资格,以求能让孩子以较低的竞争来考入大学,因而不少孩子年龄尚小的家长就会选择尽早地转移到大城市里去工作,即使工作竞争再激烈、生活成本再高,但也会提早数年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布局,这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当前的劳动产业人员的迁移和分布,从而深远地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格局。
对此,最为关键的显然就要看各省市如何根据教育部的原则来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省市的方案应于年底前出台,北京、上海等人口流入集中的地区要进一步摸清底数,防止“高考移民”。
笔者认为,既要实现异地高考,又要防止高考移民,显然是一件非常难以兼顾平衡的工作,所以年底出台的大城市方案很有可能会让不少家长感到失望,甚至会引来一些人对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质疑。但客观来说,正因为异地高考所撬动的不仅仅只是单一的教育行业而是可能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所以各地在制定具体政策的时候或许只能采取循序渐进的小步伐前进,或许当下只能由少部分的外来务工者子女获得异地高考资格,而这种基于现实下的无奈的小步伐改革显然需要部分的家长与社会的理解。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