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三国杀”激荡的不只是价格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电商“三国杀”激荡的不只是价格

2012年08月17日 09:49   来源:中国网   杨公振

  权威部门能否一锤定音

  面对愈演愈烈的商业争霸、舆论混战,多方声音频曝,公众最期待的权威声音慢慢浮出水面。对于此次价格战是否属于恶性竞争,相关监管部门表示,京东和苏宁还不属于恶性竞争,按照国家的规定,恶性竞争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支配地位,二是低成本倾销,据监管部门观察,京东和苏宁的网店成本比实体店低得多,不是低成本倾销。

  此次权威部门的出面态度十分中肯,在事发当日就进行了说明充分体现了对此事的密切关注,这对把握事件第一时间的舆论走向有着重要意义。在关注的同时,商务部也拿出了令人信服的条例来解释原因,并与当事方的情况进行比较,而后定义其行为。有理有据的发言不仅平息了公众对权威部门作为的质疑,是非得当的评判结果也使得商务部在这一混战中站稳脚跟,面对公众做好了这两点,商务部继而再表示对事件的跟进关注,百姓对其买账也就水到渠成了。综合说来,此次商务部对于电商“三国杀”的处理较为稳妥。

  走哪条路创造价值,用何手段发展市场

  有学者认为,创造价值无非两种办法,一种是降低成本,另一种是创造差异化价值。相比之下,降低成本终归是有限度的,差异化价值会随着品牌的深入人心而不断增大。此次商战中,社会的关注、媒体的炒作和公众的参与变成了最好的广告。当消费者产生购买惯性,对商家产生依赖后,不断上涨的交易量就是价格战中商家最满意的“战果”。可是,电商价格战的硝烟一天比一天浓烈,谁能真正熬到“战果”出现?

  购物是一种综合的心理体验,不是仅仅涉及到金钱,比价格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产品的质量和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好坏,而只管掀起价格战的参战方,自然是无暇顾及消费者体验和产品质量的,这使得本就没有培养出消费者习惯的市场,陷入了一种只重视价格不重视品牌渠道建设及产品服务质量,进而又导致更严重的只关注价格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对于电商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