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评论频道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梅新育:电商竞争应告别“超女式营销”

2012年08月17日 08:16   来源:环球时报   

  京东与苏宁易购等电商巨头的“价格战”吸引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招来大量的议论与猜测。商务部16日也对此表示关注,并督促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保护消费者和供货厂商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企业社会责任”。笔者认为,从整个宏观形势来看,这场电商营销大战自有其必然性,但中国企业必须尽早告别这种“超女式营销”。

  “价格战”的必然性首先植根于中国消费者高于其他国家的价格敏感度。迄今绝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在购买绝大多数商品时更为关注的是价格,而不是服务,未来短期内这一点也不会有根本的改变。百思买、百安居等众多洋店铺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不是因为中国市场封闭,更不是因为它们的服务不好,而是这种强调服务、强调体验的经营模式违背了中国市场的现实。由于电商企业较之实体店的最突出优势就是价格,选择网购的消费者本身价格敏感度就高于实体店消费者,这一点更为重要。

  其次,宏观形势更决定了家电企业需要采取大动作以提振消费。由于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明显减速,而家电内销市场增长的压力甚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家电企业采取某种大动作以求吸引消费者眼球,提振消费,聚集人气实属必然;而“价格战”又是中国市场上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只要此次电商大战背后不存在违规的股市操纵问题,不存在蓄意欺诈问题,我们无须对此过于苛求。

  尽管如此,这次电商大战仍然向业界发出了不容忽视的警示。首要的警示是,这种高度依赖于营销的快速扩张策略还能持续多久?我曾经提出一个名词“超女式营销发展模式”,即企业发展高度依赖于营销而不是管理和技术的进步,而营销的主要内容又是高强度的广告轰炸和各式各样的作秀。与之相比,世界上能够历久弥新的制造业名牌企业,他们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以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的进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声誉不断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不幸的是,我国不少企业虽然看到了知名品牌的商业价值,但他们塑造知名品牌、推动企业发展的方式却不是依靠不断改进生产管理和技术研发,而是依赖短期“见效”的高强度广告轰炸和作秀,“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说法不胫而走,加之外部资本参与,从事营销、广告等行业的机构、学者极力倡导,更使得这种模式极为流行。在这次电商大战中,至今仍未盈利的京东商城之所以有底气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商战,就离不开股权投资机构的支持,而股权投资机构这么做,又是寄希望于提高市场份额,最终在京东商城IPO时赢得较高的股价,从而失之公司,收之股民。同时,中国市场的持续成长,又是上述策略得以成功的基础。

  然而,即使不考虑电商企业的服务软肋终将遭遇消费者态度的转折点,在中国市场增长率减速、资本市场对“中国消费”概念态度趋向严厉的情况下,这种策略的可持续性能有几何?中国市场曾经有某著名乳业企业不断创造市场奇迹,成长史堪称这种“超女式营销发展模式”的典范,但由此带来的各种后遗症也是有目共睹。那么,我们的电商企业是否能避免重蹈覆辙?▲(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观察家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