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峰:北方玉米遭受虫害 黏虫可恨药商更“毒”

2012年08月15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来,我国北方不少地区遭受到严重的“二代黏虫”灾害。吉林省农业部门称全省约有15万公顷受灾,严重地块占1/3,且数字还在刷新。除了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也出现黏虫灾害,其中河北虫灾面积达990万亩。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数据称,初步统计,全国黏虫发生面积已超过3000万亩。面对“十几年也遇不上的虫灾”,虫害作物可能面临减产甚至绝收,农民真是苦不堪言。(8月14日《每日经济新闻》)

    黏虫可恨,药商更“毒”!媒体报道称,俗称“高架车”的机械喷洒农药设施由于较少而导致供不应求,不少商家趁火打劫哄抬价格。

    古语云“抬头三尺有神明,君子爱财莫失道”,面对着如此苦楚的农民兄弟,难道连一点点恻隐之心都没有吗?

    有关地区的有关部门,应对如此市场乱象,有关的工作做到位吗?干预、帮助解决农民兄弟难题的措施能不能及时一点、快速一点呀!虫灾无情,药商无情,可政府单位不能失了分,寒了民心。

    当下,北方秋粮已进入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吉林不少地区秋粮生产受“二代黏虫”病虫害威胁很大,假如任由药商肆意趁火打劫,病虫害防治工作如何稳步推进?我们拿什么来夺取秋粮的好收成呢?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资本市场也不甘寂寞。8月13日,受虫害消息的刺激,农药板块表现活跃,蓝丰生化等个股出现涨停。同日,玉米期货大涨,C1301合约期价2421元/吨,涨幅为1.25%。

    的确,由于爆发虫灾地区雨水比较充足,土壤湿度和田间湿度都比较大,诱发黏虫严重灾害是与特殊的气候因素有很大关联的,广大虫灾区农民是不是只能怨天恨黏虫呢? 

    病虫害防控不能仅止于口头“强化”、红头文件“强化”啊!造成黏虫大面积危害作物是有一个过程的,并非可以除了“坐地怨天”而无所为。不了解“二代黏虫”的生长发育特性,说明当地农业部门可能没有做好提前的预案,以致错过最佳防治期。

    每次全国农业专题会议,中央领导都会强调务必抓实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为什么科学监测病虫发生动态还是得不到有效重视,为什么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依旧落不到实处呢?

    此外,黏虫肆虐成灾,农民很受伤,农机部门和药商更不该伤口上舔血,加深农民哭痛。

    除了在财政方面对防病虫做一定资金补助外,有关地方要加强包括农机、农药等抗灾调度,维护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还应组织机关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防治一线,加强对农民防治的技术指导。

    时至八月中旬,提前安排秋冬种工作也是相当必要的。根据气侯变化,合理组织引导农民一边抓病虫害防控,一边抓好灾后生产恢复。特别是注意确定作物品种布局和配套技术措施,及早安排农资供应和种子余缺调剂,努力争取后期生产有个好收成。(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从玉米增加进口看粮食安全

玉米虫灾,农产品期价上涨对物价影响不大

玉米不育,拿什么拯救专家?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