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贩扶人遭巨额索赔自杀 社会道德如何匡扶

2012年08月10日 08:39   来源:千龙网   

  昨天,鱼贩王培军骑车与三轮车发生刮擦事故后,扶起并非自己撞倒的老人并为其支付了医药费,但之后发生的纠纷使他无力应对。8月7日下午1点多,王培军关掉一半店门,默默地喝下农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见8月9日的《 潇湘晨报》)

  没有撞倒老太,王培军扶起老太,居然遭遇连环索赔,王培军因无力应对,不幸服毒身亡。王培军虽是自杀的,但他死的太冤枉。那么到底是谁逼死了王培军?是20万的巨额索赔,还是接连不断的医疗费?或是难以承受被冤枉之重,还是不良的社会风气?可能都值得考量。

  时下,“围观”频现,乍一看,是国民缺乏爱心,实则是在“彭宇案”发生之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便在助人为乐上上演, “扶不起”成了流行语。一旦有人敢跨越雷池一步,“许云鹤案”、“吴俊东案”等频发。于是,“助人反蒙冤”对国民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导致“扶不起”更加流行。其背后说明,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社会便出现原子化的个体状态,明哲保身、自私自利便成了人本能的第一选择。于是,13亿人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成了社会的悲哀。

  见义勇为,本身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经济风险和生命风险,需要防范。如淮安卖豆饼的老太捡到钱归还失主,反被失主告上法院;扬州女孩扶起被撞倒的老太,反被诬陷为撞人的人等。但不能因少数人而全盘否定绝大多数人,国民的道德观和性本善向来是受人尊敬的。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穷人出身的金芳夫妇和鲁迅笔下的那个车夫的善举,足以让我们认同。现实生活中的“合肥老太”家人更是对碰瓷者、讹诈者一次道德的“洗礼”。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家庭四度拒绝车主赔偿,理由只有一个:“人家也是做好事,要了他们钱,一辈子良心都过意不去。”“不能为了钱卖了良心,好人应该有好报。”虽只是短短的两句话,却扶起了良知和正义。如果国民都有这种认识和理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不枉颁布十周年。

  当然,鱼贩扶人遭巨额索赔自杀的事情发生了,说明当代社会道德还在“流血”,如何匡扶?不仅需要肇事者和被撞者的血管里都流着“道德的血液”,从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重拾对当今社会诚信的信心;而且需要法律给力,用法治来救赎道德,用道德和良知来评判司法的公正,以期达到医治社会不良道德的基准,或许才是国民最期盼的。(左玫雨)

相关评论:

 

鱼贩之死揭示民事调解机制的缺席

 

鱼贩之死是社会的“无力”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