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中国"珠穆朗玛峰房价"背后的土地经济秘密

2012年08月03日 06: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现在的房价对于百姓而言,实在像是攀登珠穆朗玛峰。中国“珠峰”房价背后特殊的土地(制度)秘密,除了公开的还有你所不知道的。事实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均可以也需要追溯到土地上,土地一直是中国几千年来不能解决的老问题。

    第一大公开的秘密: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和土地财政。

    首先,土地已成为地方政府经营的特殊商品,而且是唯一的经营者。不言而喻,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是市场中的经营主体,但中国的地方政府却以发展城市、城市化等各种名义经营土地,“低价”强购、高价卖出(唯一的卖家),各种税费只多不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成为经营土地冠冕堂皇的理由。根据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1999年以来,64.7%的失地农民得到一次性征地补偿,平均金额每亩18739元,而征地后卖地的平均价格为每亩778000元,是征地平均价格的40多倍。

    “权力”进入市场且是唯一的经营主体,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错配和扭曲。这直接造成了两个恶果:其一,城市中大量土地闲置;其二,人为造成土地供应不足的假象,形成价格暴涨。

    其次,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高速增长,更多是靠“三农”的“贡献”:农民的低价劳动产品、农民工的低价劳动(没有城市人的社会保障)以及农民自己世世代代耕种并赖以生存的土地。

    第二大公开的秘密:地方债务与土地金融。

    首先,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与地方债问题。

    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不仅形成土地财政问题,还导致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出现风险。相关数据表明,东部城市建设资金构成中,土地出让收入约占30%,土地抵押融资约占60%;中西部城市建设资金中,土地出让收入约占20%,土地抵押融资约占70%。

    地方政府债务早已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中国经济的风险源头之一。早在2009年,审计署对18个省区城市负债情况进行审计显示,有13个省贷款超过财政总收入,有的高出两倍以上。用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之比衡量,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级市超过100%,最高达364.77%。

    今年,地方政府的到期银行债务被展期或贷新还旧。这表明,他们根本无法归还这些到期的银行贷款。因为,所有在建项目还存在巨大资金缺口,他们更需要银行继续贷款而不是还款。而所谓的展期,本质就是违约。

    其次,土地金融成为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创造货币的源头。

    2011年末,我国的广义货币(M2)已经达到85万亿,与当年GDP之比超过了1.8倍。而合理的比例是1:1,超出部分视为货币超发。同样的数据,美国是0.6,欧洲是0.8。

    学者和市场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超发货币是外汇占款造成的。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很严谨。因为,中国超发货币状况一直就存在,并非完全由外汇占款造成,况且央行的坚持对冲不能说没有作用。真正的货币超发源头是土地金融。

    货币金融学研究显示,在货币创造机理方面,银行贷款创造货币的效率是最高的。在货币扩张上,外汇占款是外生的和被动的,银行信贷是内生的、主动的。

    多年来,土地资本化、货币化,就一直就推动者央行不断超发货币。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不仅造成土地财政目前的“危局”,还用“地根”撬动了银行的“银根”。

    而银行信贷“争先恐后”和主动“投怀送抱”地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又不断创造出更多的派生存款。

    地方政府经营土地-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货币发行,就这样,完成了现代生产的流水作业线并不断循环。(曲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地方债无法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土地财政”缩水是国民之福


剖析“土地财政”乱象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