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号午休”是中国的教育奇观

2012年08月02日 08:34   来源:中国网   贱言献车

  近日,有家长反映,广东东莞阳光二小午餐午休需摇号。据悉,该校今年一年级扩招到7个班,往年是全部学生都可午托,但今年只能解决部分新生午托。由于资源有限,学校采取摇号的方式,一共摇出150多名学生,中午可留宿学校用餐和休息,其余学生只能由家长接回家。(8月1日《广州日报》)

  为什么要摇号午休,学校的解释是新生扩招后,导致资源供给不足,不得已而为之。面对家长们的质疑,有关部门的解释是“由于午饭、午休服务并不是公办学校的义务,因此,这样的服务只能满足一部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下,究竟有没有可行的办法来解决现实难题呢?有关部门的解释是否有足够法律依据?政府的责任应该是死的,还是应该顺民时代和民意而及时补位?是任其摇号午休年复一年,还是拿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与诚意?……

  办法总比困难多。解决学生的午餐问题,我想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解决起来也很容易,学校食堂不够,可以服务外包嘛。学校宿舍非常有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想到了一些幼儿园的做法,床是折叠的,就在教室后面,中午老师把课桌并拢,把床放下来就解决了。学校今年有400名新生入校,宿舍可以解决150名学生的午休,剩下的250名可否在教室解决呢?如果教室还解决不了,可否通过外租部分房间来解决呢?也就是说,只要想办法解决学生的午休问题,办法总是有的。

  抛开有可能发生的猫腻,“摇号午休”倒也貌似“公平、公正、公开,却为何摆不平之声呢?很简单,就大环境而言,都是公共资源,为何有的学校能够提供,而这所学校不能完全提供呢?就小环境而言,为何有的学生能够享受,有的学生就不能享受呢?就国家的政策而言,我国《义务教育法》已经明文规定,学校设置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为何会一下子出现新生暴增的现象呢?况且,在房地产开发的时候,开发商就一并缴纳了教育费附加,这些钱用到哪里去了呢?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摇号午休”岂不是在和教育公平、社会公平背道而驰?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可以靠摇号听天由命吗?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见鬼的是,学校教育本是教育学生奋斗改变命运,但“摇号午休”则是告诉学生:一切言之有物的公平都是“摇号”的产物,一切的努力都不如运气意外的眷顾;从义务教育的午休开始,你的人生发展就可能寄托在了“撞大运”上。小学入学的第一课就无法保证真正的公平,无疑会给孩子和家长的心底都烙上难以抹去的印痕。这样的印痕毫无疑问会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影响孩子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可以想象,那些中午匆匆忙忙去接孩子回家吃午饭和午休的家长们、那些看着别的孩子在学校吃午饭和午休自己却不得不来回赶路的孩子,会觉得这种摇号是公平的,是命运的安排。

  其实,近几年来,本质属于博彩的摇号,却在公共管理中大行其道。上学要摇号,看病要摇号,买房要摇号,买车要摇号,甚至一所高校的图书馆分配座位也要摇号……难怪有网友感叹: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摇号”的时代;而我们,正都过着“摇号”的人生。可是摇号的背后,有些人有钱,不用摇号,有些人有权,也不用摇号,有些人可以稍稍对摇号软件做做手脚也实质不用摇号,摇号的丑闻也时不时冲击一下我们本已麻痹的思维,所以我们越来越反感摇号:什么都靠摇号,实际上是决策者的“懒政”;将正当权益的取得都建立在摇号的基础上,本质上是畸形。

  我们必须回到“摇号”的本质,“摇号”的本质是博彩,不是形式上的公平。“摇号”可以用于赌运气的抽奖、商业促销,可以用于“聚小钱办大事”的公益彩票。但是,摇号不是公共管理的方法,更不是一种决策机制,也绝不是一种教育。如今,连小学生午休都要摇号,这既是一种笑话,也是对教育的一种讽刺。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