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0时,南京燕山路178号电杆灯下,4个穿着橘色环卫服的环卫工坐在路边一顶凉棚下喝水、休息。烈日下,47岁的张明琼全身晒得焦黑,她用烤干的毛巾不时擦拭额上的汗水。“咱环卫工终于有自己的纳凉地了!”张明琼笑说,扫了5年街,这种待遇还是头一回。(7月31日新华日报)
前不久,一则有关环卫工人讨水喝遭到银行工作人员驱赶的消息曾引起网上热议和批评,认为有关部门给环卫工提供饮用水只是举手之劳,也是其分内之事,可当地环卫部门却迟迟不表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反倒是当地商家自发设置了专门为环卫工服务的饮水点。
按说,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环卫部门理应反思有哪些地方没能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权益,是否本身就有歧视环卫工人的潜意识,而不愿意在高温季节为他们送上一份清凉。但遗憾的是,尽管这个夏天如此的炎热,尽管我们可爱的“城市美容师”天天冒着酷暑扮靓每一座城市,但我们仍然鲜见有哪个城市采取实实在在的措施,给高温作业下的环卫工人提供保障,避免再出现环卫工人因讨清凉而遭人歧视、驱赶的尴尬。
令人欣喜的是,南京环卫部门在全国率先为环卫工人设置专门的休息点,这些休息点分布在全市90处主干道旁,每个点上都有一把标识“城市绿荫”字样的绿色遮阳伞和一桌四椅,环卫工可将水杯、饭盒、毛巾等存放在休息点,在此享受清凉、喝水休息。这一人性化的举措不仅为环卫工人休息、喝水提供了方便,避免了他们长时间在烈日下的暴晒,更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关爱,是切实保障他们权益的生动体现,实在应该南京环卫部门送上最热烈的掌声。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从事环卫工这一工作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长期以来因为体制的原因及投入不足,环卫工人干着最苦最脏最累的工作,拿的工资却是全社会最低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无房可住,垃圾中转站、公厕、桥洞都成了他们栖身之所。这说明无论是在劳动保护方面还是在基本生存条件方面,我们都缺乏制度性保障,才未能给环卫工人合理报酬和待遇,使他们工作、生活在一个恶劣环境中。从这点来看,在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方面,南京为环卫工人提供“城市绿荫”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有许多制度性措施必须跟进,比如为他们提供廉租房,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年提高他们的工资等。
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时曾经诚挚地说道:“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掏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此话现在读起来仍然让人感觉到少奇同志的人格魅力和对环卫工人的尊重,也格外引人深思:虽然环卫工人和公务员同是“人民的公仆”,可他们的福利待遇现在却有天壤之别,我们是不是感到羞愧呢?是不是该真正采取措施来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变他们的现状呢?我想,答案不言自明。
其实,创造条件让环卫工人更好地为美化城市服务,这既是一个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提供公共服务应尽的义务,根本不存在什么资金不足、没有这方面政策等问题,可以说解决环卫工人上述窘境,根本不是什么难办的事情,关键看我们有没有这份心,愿不愿意花这个钱罢了。南京环卫部门投入相当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为环卫工人设置休息点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值得所有城市管理者反思和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