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金牌”不妨从“宽容银牌”开始

2012年07月31日 10:09   来源:千龙网   张贵峰

  “拿银牌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别决赛上,中国选手吴景彪挺举遗憾地收获银牌,输给了来自朝鲜的“黑马”;赛后面对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连连鞠躬道歉、泣不成声。

  吴景彪错失金牌,确实令人很遗憾、很惋惜。不过笔者仍然并不赞同所谓“拿银牌对不起祖国”的说法。因为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尽管最终成绩确实不理想,也与自身平常应有的水平不符,但在赛场上的那一刻,吴景彪确实是尽力了,并非不想努力拿金牌,更没有放弃去拿金牌。而吴景彪赛后也提到,“不管怎么调整,身体就是不听使唤……”

  既然如此——已经尽力尽心、努力了,又何必太过在乎胜败得失、计较“金牌还是银牌”呢?有道是:“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如果“非金牌”便“对不起祖国”,那么,那些绝大多数无缘金牌甚至无缘奖牌的运动员,将何以自处?“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又何以自处?要知道,任何体育比赛,究竟谁拿金牌谁拿银牌,在事前都是不可能有完全绝对把握的,“黑马”胜出、名将败落等现象总是常有之事,乍看似乎“不合情理”,但它恰恰也正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

  当然,如果回到中国讲究“金牌崇拜”、“政绩体育”的特殊国情语境当中,“拿银牌对不起”说法,其实也并非完全不合逻辑。《人民日报》此前曾有评论指出,“金牌在很多时候被异化为相关部门的政绩工程”,“运动员脖子上的牌子,等于自己的房子、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和地方的面子”。这种背景下,运动员能拿金牌却只拿了银牌,显然很可能对不起“金牌政绩”,也对不起“教练的票子、领导的位子”。但是,这种“对不起”与真正的“祖国”和“关心自己的人”又有多大干系,与真正的奥运体育精神又有多大干系?

  自北京奥运会中国队“金牌大丰收”以来,祛除“金牌崇拜”,希望在伦敦奥运会上“淡化金牌”,一直是国人不断反思的重点和逐渐形成的共识。那么,应具体怎样去“淡化金牌”?笔者以为,现实而可行的方案或许是,从“宽容银牌”开始——在一时难以完全不在意不看重奖牌成绩的背景下,先努力去宽容善待尊重那些银牌的获得者,尤其是那些因不幸痛失金牌而只“拿银牌”的运动员,坚信他们“拿银牌同样也对得起祖国”。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