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别把钱都花在“地上”

2012年07月30日 06:52   来源:人民日报   王慧敏

  城市建设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理应用在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地方。然而,不少城市对地上形象工程狂热追逐,却不愿意把钱“埋在地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欠账仍然不少,“内伤”也越来越严重

  一场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导致北京出现内涝灾情,市区路段积水、交通中断、车辆被淹,初步统计经济损失逾百亿元,特别是发生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人员伤亡。不止是北京,近段时间,我国许多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不少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涝灾情。

  其实,水淹城市的新闻已不是第一次听到,逢大雨必涝,正在成为很多城市的“流行病”。

  分析原因,专家得出的结论是:除极端天气因素外,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是主因——目前排水设施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传统的排水设施已不足以应对城市水涝问题。

  单就外观看,这些年我们的城市确实是越来越漂亮了:马路越修越宽,摩天楼越盖越多,城市绿化随处可见进口草坪和“高价”移栽的大树,还有闹市街头火树银花的音乐喷泉、五光十色的夜景工程……这些景象,即使与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相比也并不落伍。

  然而,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外表光鲜的背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却仍然不少,“内伤”也越来越严重。

  外国有句谚语:“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资料记载,多雨城市巴黎,100多年来鲜有内涝发生——这得益于地下长达2350公里的下水道。

  巴黎下水道基本上都是石头或砖混结构,十分坚固。下水道宽敞程度也出人意料:中间是宽约3米的排水道,两旁是宽约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这样的宽度在地面上可以并行2辆汽车,在地下可以划船。为了便于判定方位,巴黎下水道对应路面,标出和地上一样的街名和门牌号码。工人只要熟悉巴黎街道,就不会迷路。因为方位精确,如果行人不小心把钥匙、戒指等物品掉进下水道,下水道工人完全可以根据地漏位置,把东西找回来。每年工作人员都会接到大约3000个求助电话,而成功找到失物的几率高达80%……

  根据国际惯例: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建设,70%的资金花在地下,30%的资金花在地上。那么,我们做到了吗?

  显然没有。在我国城市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城市对地上形象工程狂热追逐,却不愿意把钱“埋在地下”——地下管网工程建设远远滞后,城中排污、泄洪管网的老化、损毁严重……北京市近10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一倍,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跟上,排水管网系统早已不堪重负。

  在城市化建设中,我们还有很多课要补。目前,我国70%以上城市排水系统最多只能抵御一年一遇暴雨,一些地级城市甚至连一年一遇的标准都达不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项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内涝,其中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的城市有137个。

  城市建设,面子重要,里子更重要。城市建设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理应用在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对政府部门来说,应当把百姓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规划,将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要重视面上的“五光十色”,也要重视地下的“四通八达”。

  一场大雨,其实也是对城市执政者政绩观的最好检验。能不能把雨后城市的排水情况,列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一个标准呢?

(责任编辑:年巍)

商务进行时
    观察家